1.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曾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繼,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選自《范仲淹苦學》)(注)①粥:稠粥。②日昃:太陽偏西。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
、廴贞臼际(________)④去之南都(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谒齑笸(jīng)之旨。
(3)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各劃兩處)
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谒齑笸(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樣評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答案】
(1)思想感情;如果沒有;才;離開
(2)①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王擔憂。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經(jīng)的主旨要義。
(3)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②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體現(xiàn)“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思想,有積極意義。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