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表給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jù)此表推斷合理的是( )
溫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鈉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鈉 |
12.2 |
21.8 |
39.7 |
49.6 |
B.20℃時,將100g水加入30g氯化鈉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0%
C.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20℃﹣30℃之間應出現(xiàn)交點
D.可以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從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純氯化鈉
【解答】解:A、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21.8g,將100g水加入30g碳酸鈉中將會有部分碳酸鈉不能溶解,得到的是飽和溶液,故錯誤;
B、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將100g水加入30g氯化鈉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0g/(100g+30g)×100%=23.1%,故錯誤;
C、根據(jù)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20℃﹣30℃之間兩曲線應出現(xiàn)交點,故正確;
D、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所以碳酸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可通過降溫結晶(或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而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鈉,可通過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故錯誤;
故選C.
2.10℃時,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質10g,20℃時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質20g,則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無法比較
【解答】解:溶解度的大小與溫度有關,因為甲乙兩種物質所處的溫度不同,所以溶解度是無法比較的,
故選D
3.在不同溫度下,將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別加入100g水中,實驗情況記錄于下表中,有關結論正確的是( )
序號 |
溫度 |
溶解情況 | |
實驗1 |
20℃ |
最多溶解36g NaCl |
最多溶解31.6g KNO3 |
實驗2 |
40℃ |
加入36g NaCl全部溶解 |
加入31.6g KNO3全部溶解 |
實驗3 |
80℃ |
最多溶解38.4g NaCl |
最多溶解169g KNO3 |
B.40℃時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
C.將實驗3所得溶液分別降溫至20℃后,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NaCl
D.將實驗2所得溶液分別升溫至80℃后,溶液的濃度:NaCl>KNO3
【解答】解:A、由實驗情況記錄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則20℃,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小于于NaCl,故選項說法錯誤.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但由于不知溶液是否飽和,無法比較NaCl與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選項說法錯誤.
C、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即20℃,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則將實驗3所得溶液分別降溫至20℃后,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NaCl>KNO3,故選項說法錯誤.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實驗2所得溶液即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將實驗2所得溶液分別升溫至80℃后,由于溶液的組成未發(fā)生改變,則溶液的濃度NaCl>KNO3,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4.已知下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都是在20℃時所得.
①取110g NH4Cl飽和溶液蒸發(fā)掉10g水后,析出晶體3.72g;
、趯120g NaNO3飽和溶液和50g NaNO3晶體共置于一個燒杯中,再加入50g水,溶液仍然飽和,還剩余6g晶體沒有溶解;
③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36:136.
則20℃時3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解答】解:①從“取110g 20℃時的NH4Cl飽和溶液蒸發(fā)掉10g水后,析出晶體3.72g”即知,此溫度時100g水最多溶解37.2gNH4Cl;
、诖祟}說明在20℃時(50g﹣6g)NaNO3晶體溶解在50g水里溶液恰好飽和;故在20℃100g水里最多溶解88gNaNO3晶體;
③在20℃時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36:136,所以在20℃時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36:100.因而20℃時3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②①③.
故選B.
5.向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適量的氧化鈣粉末,充分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一定是飽和溶液
B.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原溶液大
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液質量比原溶液小
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和原溶液的相等
【解答】解:A、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故A正確;
B、溶液溫度末冷卻到20℃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小于20℃的溶解度,故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甲溶液小,故B錯誤;
C、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消耗了飽和溶液中的溶劑,使部分氫氧化鈣析出,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故C正確;
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仍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同溫下同種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故D正確,
故選:B.
6.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30%
C.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
D.甲中含有少量乙時,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提純甲
【解答】解:A、比較溶解度應說明溫度,不說明溫度比較無意義,故此選項錯誤.
B、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30g,所以該溫度下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30/130×100%=23%,故此選項錯誤.
C、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可知,甲的曲線走勢明顯,而乙不明顯,故此選項正確.
D、由于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因此可以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來提純混有乙的甲,故此選項錯誤.
故選C
7.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要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采用蒸發(fā)溶液的方法
B.t2℃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a>b
C.將t2℃時a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溶液質量不變
D.將t2℃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要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采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故A正確;
B、t2℃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所以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a>b,故B正確;
C、降低溫度,a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所以將t2℃時a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溶液質量減小,故C錯誤;
D、t1℃時,a、b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將t2℃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D正確.
故選:C.
8.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5%
B.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為B>C=A
C.將t1℃時A、C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A、C兩溶液都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D.將t2℃時A、B、C等質量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溶質質量最多是A
【解答】解:A、t1℃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25g,所以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5/(100+25)×100%=20%,故A錯誤;
B、t1℃時,B物質的溶解度最大,A物質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溫度,A、B會析出晶體,C物質不會析出晶體,所以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為B>A>C,故B錯誤;
C、試管溫度,C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所以將t1℃時A、C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C物質都會變成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
D、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將t2℃時A、B、C等質量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溶質質量最多是A,故D正確.
故選:D.
9.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t2℃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乙>甲=丙
B.t2℃時,甲、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C.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質,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D.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可將飽和的丙物質溶液變成不飽和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乙>甲=丙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t2℃時,甲、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錯誤,因為沒有指明是飽和溶液,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C、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質,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因為甲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大,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D、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可將飽和的丙物質溶液變成不飽和,因為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B
10.如圖表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甲、乙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B.乙中含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乙
C.t3℃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為乙>丙>甲
D.t2℃時,100g甲的飽和溶液中加入400g水,得到10%的甲溶液
【解答】解:A、不知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多少,無法判斷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否相等;據(jù)飽和時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溶解度/(100+溶解度)×100%可知:若兩溶液是飽和溶液,該溫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錯誤;
B、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不大,乙中含有少量甲,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乙,故錯誤;
C、將t3℃時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t1℃,丙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甲和乙的都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分數(shù)會減小,根據(jù)圖象可以看出,在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是乙>丙>甲,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乙>丙>甲,故正確;
D、t2℃時,100g甲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50*100/150≈33g,加入400g水,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33/(100+400)×100%≈6.7%,無法得到10%的甲溶液,故錯誤.
答案:C
11.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點表示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質量相等
B.t1℃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仍是飽和溶液
C.t1℃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4
D.將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物質
【解答】解:A、P點表示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A錯誤;
B、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會變成不飽和溶液,故B錯誤;
C、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5g:100g=1:4,故C正確;
D、將三種物質的溶液質量不能確定,所以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的多少不能確定,故D錯誤.
故選:C.
12.如圖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t1℃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時,甲、乙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C.降低溫度能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P>
D.t3℃時,75g甲的飽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質量分數(shù)為25%的溶液
【解答】解:A、由圖可知:t1℃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正確;
B、t2℃時,甲、乙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正確;
C、甲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所以降溫可使其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正確;
D、t3℃時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形成飽和溶液150g,則75g甲的飽和溶液中有25g甲,加50g水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25/125×100%=20%,而非25%,故錯誤;
故選:D.
13.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1℃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4
B.P點表示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質量相等
C.t1℃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仍是飽和溶液
D.將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物質
【解答】解:A、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5g:100g=1:4,故A正確;
B、P點表示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質量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B錯誤;
C、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不是飽和溶液,故C錯誤;
D、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質量不能確定,所以將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的質量不能確定,故D錯誤.
故選:A.
14.如圖為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物質均屬于難溶物質
B.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C.t1℃時,甲、乙兩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D.t2℃時,甲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0%
【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在10℃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乙兩物質均屬于易溶物質,故A錯誤;
B、在比較物質的溶解度時,需要指明溫度,故B錯誤;
C、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C正確;
D、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0/150×100%=33.3%,故D錯誤.
故選:C.
15.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氣體的泡沫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溶質減少 B.溶解度減小
C.濃度減小 D.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解答】解:氣體的溶解度隨著壓強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壓強的減小而減小.打開汽水瓶蓋時,壓強減小,原來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度減小,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溶液中溶質、濃度減小,逸出后的二氧化碳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所以,A、B、C正確,D錯誤.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