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由于插入燃燒匙太慢,在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使瓶內的氣體除氧氣之外的氣體也跑到了瓶外,會導致液體水面上升超過;
D、探究CO2性質:將CO2慢慢倒入盛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便于觀察低處蠟燭先熄滅,故錯誤.
答案:B
點評:這類題目考查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特別是知識的利用有一定的技巧,要填自己有把握的內容.
9.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
B.稀釋濃硫酸時,沿燒杯壁將水緩緩注入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C.過濾時,用玻璃棒在過濾器中不斷攪拌
D.氫氣、甲烷等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進行驗純
考點: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A、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過濾時的注意事項解答;
D、根據可燃性氣體燃燒時易發(fā)生爆炸,點燃前進行驗純解答.
解答:解: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不能有氣泡冒出立即收集,而是要等到氣泡冒出均勻后再收集,故錯誤;
B、濃硫酸溶于水要放熱,所以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錯誤;
C、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在過濾器中不斷攪拌,以免損壞濾紙,故錯誤;
D、可燃性氣體燃燒時易發(fā)生爆炸,點燃前進行驗純,故正確.
答案: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10.向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立即有大量的氧氣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氧化氫中含有水和氧氣
B.過氧化氫能使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C.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D.該反應中有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兩種反應物,不屬于分解反應
考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反應類型的判定.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根據實驗室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過氧化氫中不含水和氧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D、該反應中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該反應的反應物是過氧化氫,生成物是水和氧氣,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實驗室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催化作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1.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二氧化錳是反應物
B.與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裝置相同
C.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D.可用帶火星的木炭檢驗氧氣
考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氧氣的收集方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根據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結合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分析發(fā)生裝置,根據氧氣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收集方法,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檢驗方法.
解答:解:A、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其中的二氧化錳作為反應條件,是催化劑,故說法錯誤;
B、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和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都是固體加熱型的發(fā)生裝置,故說法正確;
C、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說法正確;
D、氧氣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帶火星的木炭復燃用來檢驗氧氣,故說法正確;
故選項為:A.
點評:本題考查氣體正確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及氧氣的檢驗方法,選擇發(fā)生裝置時,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等因素;選擇收集裝置時,要考慮氣體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氣中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等因素,屬于基礎性的考查.
二.解答題
1.如圖是氧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裝置圖.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的作用是 ,裝置C中硫粉燃燒的現(xiàn)象是 ,裝置D的作用是 .
(2)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裝置D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考點:氧氣的制取裝置;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的收集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1)裝置B的藥品是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硫粉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氣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據此進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