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蓮 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愛者甚蕃 蕃: (2)濯清漣而不妖 濯:
(3)香遠益清 益: (4)亭亭凈植 植:
(5)宜乎眾矣 宜: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3.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44.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分)
1.(1)通“繁”多.(2)洗滌(3)更,更加。(4)“植”通“直”,立。(5)當然(5分,各1分,意思對即可)
2.(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
(2)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4分,各2分,意思對即可)
陶淵明“愛菊”的原因:花之隱逸者也;
世人“愛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貴者也(2分)
3.示例一: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yīng)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tài)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