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藥動學參數及臨床意義
(1)半衰期t1/2: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按一級速率消除的藥物t1/2為一恒定值。它有助于設計最佳給藥間隔,預計停藥后藥物從體內消除時間以及預計連續(xù)給藥后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時間。
(2)表觀分布容積Vd:是指體內藥物總量按血漿藥物濃度推算時所需的體液總容積。假設體內藥物均勻分布時,由血藥濃度推算得到的藥物分布體液容積,單位為L或L/kg
Vd=A(體內總藥量)/C(血藥濃度)
Vd意義:可以推斷藥物在體內的分布程度和組織中的攝取程度。
、 用來估算血容量及體液量:5L→分布于血液,10-20L→細胞外液,40L→全身體液,
>40L→某一器官內濃集
、诜从乘幬锓植嫉膹V泛性或與組織結合的程度
③根據藥物的分布容積調整劑量
(3)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藥物從零時間至所有原形藥物全部消除這一段時間的藥-時曲線下總面積,是計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礎數值,AUC與吸收后體循環(huán)的藥量成正比,反映進入體循環(huán)藥物的相對量、反映藥物進入血循環(huán)的總量。
(4)生物利用度(F):藥物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程度和速度。
影響F的因素:①吸收前的藥物降解 ②吸收后的首過消除
F絕對 = AUC(po)/ AUC(iv)×100%
F相對 = AUC(試驗)/ AUC(參比)×100%
(5)總清除率CL:又稱血漿清除率,是指體內諸消除器官在單位時間內清除藥物的血漿容積。單位時間內有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藥物被清除,是正確估算藥物從體內消除速度的唯一參數。假設生物利用度完全:給藥速率 = CL×Css
(6)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Css(坪值)與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屬于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在恒量恒速重復多次給藥4-5個t1/2后,給藥量與消除量達到動態(tài)平衡,體內藥物的總量不再增加而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曲線趨向平穩(wěn),此時的血藥濃度稱為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Css的時間僅取決于半衰期,與計量、給藥間隔無關。
Css意義 ①其高低與給藥總量成正比
、谄洳▌臃扰c給藥間隔成正比
、圻_到穩(wěn)態(tài)濃度的時間與t1/2成正比
(7)達峰濃度Cmax:藥物經血管外給藥吸收后的血藥濃度最大值
(8)達峰時間tmax:達到藥峰濃度所需的時間
(9)負荷劑量(loading dose,DL):為了使血藥濃度迅速達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規(guī)給藥前應用的一次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