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頭發(fā)光澤可,頭皮無異常;面紅,眼、耳、鼻及口腔未見異常。
頸部:無抵抗強直、壓痛及腫塊,氣管居中,無癭瘤。
胸部:胸廓對稱,無畸形;兩肺呼吸正常,無干濕羅音;心尖搏動及濁音界正常,心率92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
血管:未見異常。
腹部:腹部平軟,無壓痛、反跳痛及包塊;肝脾未及,膽囊無壓痛,腎無叩擊痛。
二陰及排泄物:未見異常。
脊柱四肢:脊柱無畸形、強直、叩擊痛,運動不受限;四肢正常。
神經系統(tǒng):未見異常。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5.6×109/L ,Hbl30g/L,PLT12×109/L;PAIgG269ng/107PL,PAIgA34ng/107PL,PAIgM56ng/107PL;束臂試驗陽性;骨髓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加。
辨病辨證依據(jù):患者平素易動怒,情志過極,則火動于內,氣逆于上,迫血妄行則見皮膚瘀斑瘀點,齒衄、鼻衄等出血癥。熱壅脈絡,迫血妄行,血出于肌腠之間,故見青紫斑點或斑斑。若熱毒極盛,損傷齒鼻等處之脈絡,則伴見齒衄,鼻衄。熱盛津傷,故口渴,便秘。熱擾心神,則煩躁易怒;馃嵘涎,故面紅目赤,齒齦紅腫,頭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實熱之征象。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1、皮膚出現(xiàn)多處瘀點瘀斑,并伴有齒衄,血色鮮紅,齒齦紅腫,煩躁易怒,口渴,便秘,頭痛 。
2、查體:全身皮膚可見多處瘀點瘀斑,面紅。
3、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PLT12×109/L;PAIgG269ng/107PL,PAIgA34ng/107P L,PAIgM56ng/107P L。
4、束臂試驗陽性;骨髓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加。
入院診斷:
中醫(yī)診斷:血證 血熱妄行
西醫(yī)診斷: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治療:
1.中醫(yī)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
水牛角(先)30 生地黃15 丹皮15 側柏葉15 赤芍9 白茅根15 大黃6 茜草根15 黃連5 甘草6
水煎服
2.給予皮質激素治療?膳c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脈點滴。出血控制后,逐漸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