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 >> 復習指導 >> 文章內容

2017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結合婦科學講義:產后病

考試網   2017-03-14   【

  第十六單元 產后病

  細目一:晚期產后出血

  一、概念、病因及臨床表現(xiàn)

  1.概念 分娩24小時后,產婦在產褥期內發(fā)生的子宮大量出血,稱為晚期產后出血。中醫(yī)稱為“產后惡露不絕”、“產后血崩”。

  2.病因 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胎盤附著面感染或復舊不全;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裂開或愈合不良;急性化膿性子宮內膜炎;其他,如產后子宮滋養(yǎng)細胞腫瘤或子宮黏膜下肌瘤。

  3.臨床表現(xiàn) 陰道出血反復發(fā)作,或陰道少量持續(xù)流血,亦可突然大量流血;發(fā)熱及腹痛。婦科檢查,子宮頸口松弛,或夾有胎盤組織;雙合診時子宮大而軟,可有觸痛等。

  二、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fā)生機理,主要是沖任不調,氣血運行失常。素體脾氣不足,或產后勞倦過度,致氣虛失統(tǒng);或因平素陰虧,或肝郁化火,致熱擾沖任,迫血妄行;或因七情內傷,或外感寒邪,致瘀阻沖任,血不歸經;或因產褥不潔,邪毒乘虛直客胞宮,損傷沖任,迫血妄行。

  三、中西醫(yī)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1.止血、抗炎。

  2.清除宮內殘留物,在備血及做好開腹手術術前準備的同時采用刮宮術。操作力求輕柔,刮出物送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3.對于剖官產術后陰道大量流血,保守治療無效者,必要時應行開腹探查術。

  4.若系腫瘤引起的陰道流血,應做相應治療。

  (二)中醫(yī)治療

1.氣虛 產后惡露量多,或持續(xù)10日不止,色淡紅,質稀,小腹空墜,面
白。舌淡 ,苔薄,脈緩弱。

  治法 補脾益氣,固沖攝血。

  方藥 補中益氣湯。

  2.血瘀 產后惡露不止,或排出不暢,色暗紅,夾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瘀點, 脈沉弦或弦澀。

  治法 活血化瘀,調沖止血。

  方藥 生化湯合失笑散。

  3.血熱 產后惡露量較多,過期不止,色鮮紅或深紅,質稠,大便干燥 。舌紅,脈滑數(shù)。

  治法 養(yǎng)陰清熱,安沖止血。

  方藥 保陰煎。

  細目二:產褥感染

  一、產褥感染的誘因及致病菌

  1.感染的誘因 產婦體質虛弱、孕期貧血、營養(yǎng)不良、慢性疾病、臨近預產期性交、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各種產科手術操作、產道損傷、產前產后出血過多、宮腔填紗、產道異物、產程延長、胎盤殘留等,均可成為產褥感染的誘因。

  2.致病菌 主要有需氧性鏈球菌、厭氧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屬、葡萄球菌、厭氧類桿菌屬、衣原體、支原體以及梭狀芽孢桿菌、淋病奈瑟菌等。

  二、病理及臨床表現(xiàn)

  1.病理

  (1)會陰、外陰、陰道、宮頸感染,傷口呈炎性或化膿性反應。

  (2)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附件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彌漫性腹膜炎。

  (5)血栓靜脈炎。

  (6)膿毒血癥及敗血癥。

  2.中醫(yī)病因病機 主要為產后體虛,感染邪毒;或邪毒內陷,損傷營陰;或熱毒深陷,內閉心包;或敗血停滯,阻于沖任所致。

  3.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 ①發(fā)熱:多在產后3~7天出現(xiàn)。若為會陰切口化膿,或為盆腔內感染,體溫可明顯上升,甚至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②腹痛:若屬盆腔內感染,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膜炎時,有腹膜刺激征。并伴惡心嘔吐。③惡露異常:見于子宮內膜炎。④其他:下肢血栓靜脈炎,見下肢持續(xù)性疼痛、腫脹,站立時加重,行走困難;膿毒血癥,可出現(xiàn)中毒性休克;敗血癥,可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寒戰(zhàn)、譫妄、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體征 ①下腹部可有壓痛,甚至有腹肌緊張及反跳痛;下肢血栓靜脈炎的患者,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下肢水腫,局部皮膚溫度上升,皮膚發(fā)白,習稱“股白腫”。②婦科檢查:不同部位的感染?刹榈较鄳年栃泽w征。

  三、鑒別診斷

  需與乳腺炎、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產褥中暑、產后菌痢等相鑒別。

  四、西醫(yī)治療

  1.抗生素的應用 應選用廣譜高效抗生索,井根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作調整。給藥劑量要足夠,用藥時間和給藥途徑要恰當。

  2.皮質激素的應用 為緩解中毒癥狀,提高機體應激能力,在給予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可短期加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3.手術治療 對于膿腫可切開引流等。

  4.血栓靜脈炎的治療 在應用大劑量抗生素的基礎上,給予肝素、尿激酶等溶栓治療。

  五、中醫(yī)辨證要點及分型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的辨證應根據發(fā)熱的特點,結合惡露的量、色、質、氣味,有無腹痛等伴隨癥狀及舌脈辨其虛實。若高熱寒戰(zhàn),伴小腹疼痛、拒按,惡露臭穢者,為感染邪毒;若高熱汗出,斑疹隱隱,為熱入營血;若壯熱不退,神昏譫語者,為熱陷心包。

  (二)分型論治

  1.感染邪毒 產后發(fā)熱惡寒,或高熱寒戰(zhàn),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色紫暗如敗醬,氣臭穢 ,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數(shù)有力。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方藥 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

  2.熱入營血 高熱汗出,煩躁不安,皮膚斑疹隱隱。 舌紅絳,苔黃燥,脈弦細而數(shù)。

  治法 清營解毒,散瘀泄熱。

  方藥 清營湯。

  3.熱陷心包 壯熱不退, 譫語,甚至昏迷 ,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紅絳,脈微而數(shù)。

  治法 清心開竅。

  方藥 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或靜脈滴注清開靈注射液。

   細目三:產褥中暑

  一、概念、中醫(yī)病因病機

  1.概念 產褥期間產婦在高溫悶熱環(huán)境中,因體內余熱不能及時散發(fā)而引起的一種以中樞性體溫調節(jié)功能障礙、體溫升高為特征的急性熱病,稱為“產褥中暑”。屬于中醫(yī)“產后發(fā)熱”的范疇。

  2.中醫(yī)病因病機 正值炎熱酷暑季節(jié),產婦體質虛弱。暑熱之邪乘虛入侵,耗氣傷津,導致氣陰兩傷而中暑。

  二、中醫(yī)辨證要點及分型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是以產褥期內正值炎熱酷暑季節(jié),出現(xiàn)壯熱、煩渴、汗出為主證,應根據素體因素、全身癥狀,結合舌脈辨別虛實。

  (二)分型論治

  1.暑入陽明 產后壯熱,面赤氣粗,煩渴引飲,頭暈頭痛。舌質紅,脈洪大或滑數(shù)。
  治法 清暑泄熱,透邪外達.

  方藥 白虎湯。

  2.暑傷津氣 身熱多汗,口渴心煩,神疲少氣 ,小便短赤。舌紅少津,脈虛數(shù)。

  治法 清熱解暑,益氣生津。。

  方藥 清暑益氣湯。

  3.暑犯心包 產后猝然暈倒,不省人事 ,身熱肢厥,氣粗如喘,牙關微緊。舌絳,脈洪大或滑數(shù)。

  治法 清心開竅。

  方藥 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至寶丹灌服。

   細目四:產褥期抑郁癥

  一、產褥期抑郁癥的臨床表現(xiàn)

  情緒低落,心情壓抑,沮喪,傷心落淚,悲觀厭世,易感疲乏無力,或內疚、易怒、焦慮,或有思維障礙,迫害妄想,甚至出現(xiàn)傷嬰或自殺行為。

  二、產褥期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1.在產后2周內出現(xiàn)下列5條或5條以上的癥狀,必須具備(1)、(2)兩條。

  (1)情緒抑郁;

  (2)對全部或多數(shù)活動明顯缺乏興趣或愉悅;

  (3)體重顯著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睡眠過度;

  (5)精神運動性興奮或阻滯;

  (6)疲勞或乏力;

  (7)遇事皆感毫無意義或自罪感;

  (8)思維力減退或注意力潰散;

  (9)反復出現(xiàn)死亡想法。

  2.在產后4周內發(fā)病。

  三、中西醫(yī)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主要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抗抑郁藥)。

  (二)中醫(yī)治療

  1.心脾兩虛 產后精神不振,神志恍惚,悲傷欲哭, 不能自主。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 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方藥 甘麥大棗湯合歸脾湯。

  2.肝郁脾虛 精神郁悶,心煩易怒,善太息 。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 疏肝健脾,養(yǎng)血安神。

  方藥 逍遙散。

  3.瘀阻氣逆 產后惡露不下,色暗紅,小腹疼痛拒按,神志錯亂如見鬼狀;喜怒無常,登高棄衣,打人毀物 。舌紫暗 ,脈澀。

  治法 活血化瘀,醒神。

  方藥 癲狂夢醒湯。

   細目五:產后缺乳

  一、概念

  產后乳腺無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滿足喂養(yǎng)嬰兒者。

  二、中醫(yī)病因病機及分型論治。

  (一)病因病機

  主要分為虛實兩端。虛者為素體脾胃虛弱,或產后憂思、操勞過度,或產時產后失血過多,氣血化源不足;實者為素性憂郁,或產后傷于七情,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乳汁運行受阻所致。

  (二)分型論治

  1.氣血虛弱 產后乳少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面色少華,神疲乏力 。舌淡,少苔,脈虛細。

  治法 補氣養(yǎng)血,佐以通乳。

  方藥 通乳丹。

  2.肝郁氣滯 產后乳汁甚少或全無,乳汁濃稠,乳房脹硬或疼痛,情志抑郁。 苔薄黃,脈弦。

  治法 疏肝解郁,通絡下乳。

  方藥 下乳涌泉散。

糾錯評論責編:duoduo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examw.cn

  • 2017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全科課程報名
    ¥78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醫(yī)學實踐技能精講班
    ¥30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VIP通關班
    ¥80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套餐班招生[送內部資料]
    ¥48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培訓單科精講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台州市| 郧西县| 喀什市| 监利县| 兰考县| 龙江县| 额尔古纳市| 辽宁省| 定襄县| 开远市| 塔河县| 疏勒县| 顺平县| 龙游县| 开江县| 鄂温| 西乌| 唐山市| 南京市| 东乡县| 淄博市| 渝北区| 全州县| 衡阳市| 丹巴县| 泸西县| 习水县| 百色市| 陇川县| 潮安县| 兰溪市| 南木林县| 文山县| 利辛县| 太谷县| 惠州市| 中西区| 瓦房店市| 大竹县| 蓝田县|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