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妊娠生理
細目一:受精與受精卵發(fā)育、輸送及著床
一、受精與受精卵發(fā)育、輸送及著床的相關概念
成熟精子和卵子相結合的過程稱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稱為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卵的分裂稱卵裂。約在受精后第3日,分裂成由16個細胞組成的實心細胞團,稱為桑椹胚或早期囊胚。與此同時,借助輸卵管的蠕動和纖毛擺動,逐漸向子宮腔方向移動。約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進入宮腔,在子宮腔內繼續(xù)分裂發(fā)育成晚期囊胚。約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之透明帶消失以后侵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受精卵著床,約在受精后第11—12日完成。
二、受精與受精卵發(fā)育、輸送及著床的機理
當精子與卵子相遇,精子頂體外膜破裂,釋放出頂體酶,稱為頂體反應。通過酶的作用,使精子穿過放射冠和透明帶。只有發(fā)生頂體反應的精子才能與卵子融合。當精子頭部與卵子表面接觸,便開始了受精過程。而著床需經(jīng)過定位、黏著和穿透3個階段 。必須具備的條件有:透明帶消失;囊胚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yǎng)細胞;囊胚和子宮內膜同步發(fā)育并相互配合及孕婦體內有足夠數(shù)量的孕酮。
受精卵著床后,子宮內膜迅速發(fā)生蛻膜變,此時的子宮內膜稱蛻膜。蛻膜又分為底蛻膜、包脫膜和真蛻膜 。
細目二: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和功能
一、胎兒附屬物的功能
胎兒附屬物是指胎兒以外的組織,包括胎盤、胎膜、臍帶和羊水 。
1.胎盤 由胎兒與母體組織共同構成。胎盤的功能極其復雜,對保證胎兒的正常發(fā)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胎盤內進行物質交換的部位主要是血管合體膜。在胎盤內進行物質交換及轉運的方式有:①簡單擴散:又稱被動擴散。②易化擴散。③主動運輸。④其他:較大物質可通過血管合體膜裂隙,或通過細胞膜內陷吞食,繼之膜融合,形成小泡向細胞內移動等方式轉運,如大分子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其功能有氣體交換、營養(yǎng)物質供應、排出胎兒代謝產(chǎn)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主要合成各種激素和酶)。激素有蛋白激素、甾體激素。蛋白激素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盤生乳素、妊娠特異性β 1 糖蛋白、絨毛膜促甲狀腺激素等,甾體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合成的酶有催產(chǎn)素酶、耐熱性堿性磷酸酶等。
2.胎膜 是由絨毛膜和羊膜組成。胎膜含有的多種酶活性和甾體激素代謝有關。此外,胎膜在分娩發(fā)動上有一定作用。
3.臍帶 是連于胎兒臍部與胎盤間的條索狀結構。臍帶是胎兒和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通道和唯一橋梁。
4.羊水 是充滿在羊膜腔內的液體,胚胎在羊水中生長發(fā)育。羊水的功能有二:一是保護胎兒,二是保護母體。
二、胎兒附屬物的形成結構特點
1.胎盤 由羊膜、葉狀絨毛膜及底蛻膜組成。
羊膜是附著于絨毛膜板表面的半透明薄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為胎盤的最內層。葉狀絨毛膜是胎盤的主要部分,也是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底蛻膜是構成胎盤的母體部分,占足月胎盤的很小部分。
2.胎膜 由絨毛膜和羊膜組成。
胎膜的外層是絨毛膜,胎膜的內層為羊膜,與覆蓋胎盤、臍帶的羊膜層相連接。
3.臍帶 是連于胎兒臍部與胎盤間的條索狀結構。臍帶一端連于胎兒腹壁臍輪,另一端附著于胎盤胎兒面,胚胎及胎兒借助臍帶懸浮于羊水中。妊娠足月胎兒的臍帶長約30~100cm,平均約55cm,直徑約0.8~2.0cm,表面被羊膜覆蓋,呈灰白色。
4.羊水
(1)羊水來源 孕早期,羊水主要來源于母體血清經(jīng)胎膜進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孕中期,主要來源于胎兒尿液。
(2)羊水的吸收 大約50%由胎膜完成;胎兒吞咽羊水;胎兒角化前皮膚也有吸收羊水的功能;此外,胎肺也可吸收羊水,但量很少。
(3)母體、胎兒、羊水間的液體平衡 母兒間的液體交換主要通過胎盤進行;母體與羊水的交換主要通過胎膜;羊水與胎兒的交換,主要通過胎兒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及角化前皮膚等。
(4)羊水量、性狀及成分
羊水量:不同妊娠期羊水量差異很大。
羊水的性狀及成分:也隨妊娠時間不同而異。
※ 細目三:妊娠期母體的變化
1.生殖系統(tǒng)的變化
(1)子宮 妊娠期間子宮體逐漸增大變軟。子宮重量由非孕時的50g增至足月妊娠時的1000g左右。子宮大小由非孕時的7cm×5cm×3cm增大至妊娠足月時的35cm×25cm×22cm。子宮腔容量由非孕時的5ml,增至妊娠足月時約5000ml;子宮峽部妊娠后變軟,孕12周以后,逐漸伸展、拉長、變薄,擴展成為子宮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宮下段。臨產(chǎn)后可伸展到7~10cm長,成為產(chǎn)道的一部分;子宮頸妊娠早期肥大、變軟,外觀呈紫藍色。宮頸管內腺體肥大、宮頸黏液分泌量增多,形成黏稠的黏液栓堵塞于宮頸管,防止病原體入侵宮腔。接近臨產(chǎn)時,宮頸管變短并出現(xiàn)輕度擴張。
總結:
宮體非孕時妊娠足月時
重量50g1000g
容量5ml5000ml
大小7×5×3cm35×25×22cm
峽部長度1cm7~10cm
(2)卵巢 妊娠期略增大。妊娠期間卵巢停止排卵。
(3)輸卵管 妊娠期輸卵管伸長,但肌層并不增厚。黏膜上皮細胞變扁平,黏膜層中有時可出現(xiàn)蛻膜細胞。
(4)陰道 妊娠期黏膜變軟并呈紫藍色,皺襞增多,有利于分娩;陰道pH值降低,有利于防止感染。
(5)外陰 妊娠期外陰部充血,大小陰唇色素沉著,小陰唇皮脂腺分泌增多。
2.乳房的變化 妊娠早期開始增大,充血明顯,孕婦常感乳房發(fā)脹或刺痛。乳頭變大并有色素沉著呈黑褐色,易勃起。乳暈變黑,乳暈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結節(jié)狀小隆起,稱為蒙氏結節(jié) 。妊娠晚期擠壓乳頭時,可有少許淡黃色稀薄液體流出,稱為初乳 。
3.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變化
(1)血液
血容量:妊娠中期增加最快,至孕32~34周達高峰,約增加30%~45%,平均增加約1450ml 。由于血漿增加多于紅細胞增加,其中血漿約增加1000ml,紅細胞約增加450ml,血液呈稀釋狀態(tài)。
血液成分: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均下降;白細胞升高,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增加;凝血因子均有增加 ;血漿蛋白降低。
(2)心血管的變化
心臟:妊娠后期心臟向左、向上、向前移位 ,心尖搏動向左移位約1.Ocm,心濁音界稍擴大。多數(shù)孕婦在心尖區(qū)可聽到柔和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心率每分鐘增加約10~15次。心電圖因心臟左移出現(xiàn)電軸左偏。
心排出量:可比非孕時增加30%。
血壓: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壓偏低,晚期輕度升高。
靜脈壓:妊娠期間上肢靜脈壓無改變,下肢靜脈壓于孕晚期升商。孕婦也因此容易發(fā)生下肢及外陰靜脈曲張和痔瘡。
4.泌尿系統(tǒng)的變化 妊娠期間腎臟略有增大,長度可增加1~2cm;妊娠中期腎盂及輸尿管輕度擴張,輸尿管增粗及蠕動減弱,尿流緩慢,加之輸尿管有尿液逆流現(xiàn)象,孕婦易患急性腎盂腎炎,且以右側多見。
由于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而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能力不能相應增加,約有15%的孕婦餐后可出現(xiàn)糖尿。
5.消化系統(tǒng)的變化 約有一半以上的孕婦在孕6~10周之間,可有不同程度的惡心或嘔吐,尤其晨間空腹時更加明顯,或伴有食欲不振、偏食以及喜食酸味食物等,稱為早孕反應。此外,由于受雌激素的影響,易有牙齦出血,或牙齒容易松動和出現(xiàn)齲齒。還有不少孕婦有上腹部飽脹感、便秘,引起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
6.呼吸系統(tǒng)的變化 妊娠期以胸式呼吸為主;妊娠期由于激素的影響,上呼吸道黏膜、增厚、充血、水腫,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發(fā)生感染。
7.內分泌系統(tǒng)的變化
(1)垂體 垂體前葉在妊娠期間增大1~2倍。嗜酸細胞增多、肥大,形成“妊娠細胞”。
(2)腎上腺皮質 妊娠期血清皮質醇濃度明顯增加;醛固酮水平增多4倍。
(3)睪酮 略有增加,使孕婦陰毛及腋毛增多增粗。
(4)甲狀腺 妊娠期間甲狀腺組織增生,血管增多,使甲狀腺體積增大,約比非孕時增大65%。
(5)甲狀旁腺 妊娠早期孕婦血漿中甲狀旁腺素水平降低,妊娠中晚期逐漸升高。
8.新陳代謝的變化
(1)體重自妊娠13周起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至妊娠足月時體重約增加12.5kg左右。
(2)碳水化合物代謝 妊娠期間胰島功能旺盛,胰島素分泌增多,使血循環(huán)中的胰島素增加,致使孕婦空腹血糖稍低于非孕婦。
(3)脂肪代謝 妊娠期間腸道對脂肪吸收能力增加,血脂水平增高,脂肪貯備較多。
(4)蛋白質代謝 妊娠期孕婦處于正氮平衡狀態(tài),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
(5)水代謝 妊娠期間體內總體液量增加平均約為7L。
(6)礦物質代謝 因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的鈣、磷、鐵等,故應在妊娠期間注意補鈣、維生素D及鐵劑。
9.皮膚及其他
(1)色素沉著 不少孕婦妊娠期間在面頰、乳頭、乳暈、腹白線及外陰等處皮膚有色素沉著,在面頰可呈不規(guī)則的褐色斑塊或呈蝶形分布,習稱妊娠黃褐斑。
(2)妊娠紋 妊娠期孕婦腹部皮膚可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平行裂紋,有時甚至出現(xiàn)在大腿、臀部及乳房皮膚,裂紋呈淡紅色或紫褐色,質柔軟,有皮膚變薄感,稱為妊娠紋,見于初產(chǎn)婦。
(3)毛發(fā)改變 妊娠期極多數(shù)孕婦有陰毛、腋毛增多、增粗的現(xiàn)象,也有孕婦孕期發(fā)生輕度脫發(fā)者。
(4)骨骼、關節(jié)及韌帶的變化 妊娠后期部分孕婦自覺腰骶部及肢體疼痛不適。
※ 細目四:中醫(yī)對妊娠生理的認識
中醫(yī)稱妊娠為“重身”、“懷子”或“懷孕”。中醫(yī)學認為婦女受孕的機理在于腎氣充盛,天癸成熟,沖任二脈以及胞宮功能正常,男女兩精相合,就可以構成胎孕。
中醫(yī)認為妊娠期間母體生理變化主要是臟腑、經(jīng)絡的陰血下注沖任,以養(yǎng)胎元,因此妊娠期間整個機體出現(xiàn)“血感不足,氣易偏盛”的特點 。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失和降,則出現(xiàn)飲食偏嗜、惡心作嘔、晨起頭暈等現(xiàn)象。妊娠3個月后,六脈平和滑利,按之不絕,尺脈尤甚。妊娠6個月以后,胎兒漸大,阻滯氣機,水道不利,?沙霈F(xiàn)輕度水腫。妊娠末期,由于胎兒先露部壓迫膀胱和直腸,可見小便頻數(shù)和大便秘結等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