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陰陽偏衰
包括陽偏衰和陰偏衰兩個方面,是指人體陰陽二氣中某一方虛衰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屬于“精氣奪則虛”的虛性病機。
(1)陽偏衰
、俑拍
機體陽氣虛損,溫煦、推動、興奮等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減緩,產(chǎn)熱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
、诔梢
先天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后天失養(yǎng),陽氣生化不足;或勞倦內傷、久病等,損傷陽氣。
、鄄C特點
陽氣絕對不足,溫煦、推動、興奮等機能減退,陰氣相對亢盛,陽不制陰(屬虛寒證。陽偏衰的病變,可發(fā)生于五臟六腑,但一般以腎陽虛衰最為重要。腎陽虛衰,即命門之火不足在陽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④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虛而有寒,以虛象為主。
(2)陰偏衰
、俑拍
機體陰氣不足,涼潤、寧靜、抑制等功能減退導致陽氣相對偏盛,(陽氣的)機能虛性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
、诔梢
多由于感受陽邪傷陰;或五志過極化火傷陰;或久病等耗傷陰氣所致。
、鄄C特點
陰氣絕對不足,涼潤、抑制和寧靜等功能減退,陽氣相對偏盛,陰不制陽(屬虛熱證。陰偏衰的病變,可發(fā)生于五臟六腑,但一般以腎陰虧虛為主。腎陰不足在陰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苤饕R床表現(xiàn)
虛而有熱,以虛象為主。
3.陰陽互損
陰陽互損,是指在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的前提下,病變發(fā)展影響及相對的一方,形成陰陽兩虛的病機。包括陰損及陽和陽損及陰。
陰陽互損是陰陽的互根互用關系失調而出現(xiàn)的病理變化。
由于腎為五臟陰陽之本,故無論陰虛或陽虛,多在損及腎之陰陽及腎本身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才易于發(fā)生陰陽互損的病理變化。
陰陽互損導致的陰陽兩虛,并非陰陽處于低水平的平衡狀態(tài),而是有偏于陰虛或陽虛的不同。
(1)陰損及陽
(2)陽損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