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
(一)A型題
1.大面積燒傷患者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
A.急性腎功能衰竭 B.水與電解質失衡 C.燒傷膿毒癥 D.應激性潰瘍 E.低血容量性休克
2.目前大面積燒傷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急性腎功能衰竭 C.燒傷膿毒癥 D.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E.水、電解質失衡
3.燒傷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A.疼痛刺激 B.血漿樣體液大量滲出 C.應激反應 D.毒血癥 E.心功能不全
4.一患者雙手齊腕部以下全部被開水燙傷,其所占面積是( )
A.1% B.2% C.3% D.4% E.5%
5.3歲小兒坐于開水盆中,燙傷兩臀部及會陰部,其所占面積是( )
A.3% B.5 % C.6% D.8% E.10%
6.一民工跌入石灰池,雙下肢自腹股溝和臀部以下(不包括臀)全部燙傷,其所占面積是( )
A.11% B.21% C.31% D.41% E.51%
7.以下淺二度燒傷的表現(xiàn)哪項正確( )
A.皮膚發(fā)紅、灼痛、無水泡 B.有水泡,水泡下創(chuàng)面紅白相間,感覺稍遲鈍
C.有水泡,水泡下例面均勻發(fā)紅、濕潤、劇痛 D.有水泡,水泡下創(chuàng)西紅白相間、無痛覺,拔毛也無癰
E.創(chuàng)面臘白、無水泡、無感覺
8.以下關于深二度燒傷哪項正確( )
A.傷及全部真皮及其附件 B.愈合后留有明顯瘢痕 C.創(chuàng)面感覺敏銳,疼痛劇烈
D.1周內即可愈合 E.有較小的水泡、創(chuàng)面淺紅、拔毛有癰
9.患者跌人沸水池中兩下肢及臀部全為二度燙傷,此病人屬( )
A.嚴重燒傷 B.輕度燒傷 C.中度燒傷 D.重度燒傷 E.特重燒傷
10.大面積燒傷早期最重要的治療是( )
A.補充血容量,防治休克 B.立即清創(chuàng),防治感染 C.止痛
D.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E.應用破傷風抗毒素
11.大面積燒傷患者第一個24小時補液治療的原則,以下哪項正確( )
A.每日補液總量為每千克體重每1%燒傷面積補充1.5 ml液體 B.第一個8小時先輸入總量的一半
C.應首先輸入葡萄糖液 D.嚴重燒傷晶體液與膠體液之比應為2:1 E.應首先輸入膠體液i
12.一體重60kg的傷員燒傷總面積為50%,其第一個24小時所需補充液體總量是( )
A.4500ml B.5500rn C.6500ml D.7500ml E.8500ml
(二) B型題
A.Ⅰ°燒傷 B.淺Ⅱ°燒傷 C.深Ⅱ°燒傷 D.Ⅲ°燒傷 E.輕度燒傷
13.有水泡、劇痛和感覺過敏,皮溫增高的是( )
14.水泡較扁薄,感覺稍遲鈍,皮溫也稍低的是( )
15.紅斑性燒傷是( )
16.焦痂性燒傷是( )
17.Ⅱ°燒傷面積9%以下的是( )
A.硫酸燒傷 B.石炭酸燒傷 C.氟氫酸燒傷 D.生石灰燒傷 E.磷燒傷
18.燃燒后產生的粉末吸人后可致腫水腫的是( )
19.浸透人血循環(huán)而損害腎的是( )
20.傷處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的是( )
21.粉末進入呼吸道可致呼吸困難的是( )
22.燒傷后期形成黑綠色痂見于( )
(三)X型題
23.以下關于燒傷的液體治療哪些是正確的( )
A.每日補液總量為每千克體重每1%燒傷面積補充1.5 ml液體
B.第一個8小時先輸入總量的一半
C.應首先輸入葡萄糖液
D.較重燒傷晶體液與膠體液之比應為1:1
E.應首先輸入晶體液
24.燒傷補液雖有公式可循,但個體差異大,需按一些指標調整,以下哪些指標提示輸液量和輸液速度已經適當( )
A.收縮期血壓100mmHg B.每小時尿量20ml C.脈率100次/分 D.CVP20cmH2O E.紅細胞比容45%
25.關于燒傷的創(chuàng)面處理以下哪些正確( )
A.創(chuàng)面的初期處理應優(yōu)先進行 B.主要處理創(chuàng)面本身,創(chuàng)周圍與之無關,不需處理
C.以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輕輕拭去污染物,保留未破的水泡 D.四肢的小面積燒傷可用包扎療法
E.頭面部燒傷為便于保護應用包扎療法
26.關于燒傷膿毒癥的防治以下哪些原則是正確的( )
A.早期即開始持續(xù)、大量應用多種最新的抗生素進行預防 B.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
C.正確處理創(chuàng)面、盡早消滅創(chuàng)面 D.盡量防止早期休克發(fā)生,或盡量縮短休克的時間
E.及早發(fā)現(xiàn)和及時有效的治療
27.關于大面積燒傷休克的防治以下哪些正確( )
A.防治的關鍵是盡快通過靜脈補液,恢復并維持血容量
B.補液的成分包括晶體液和膠體液,嚴重燒傷可按1:1給予
C.燒傷損失量可按每千克體重每1%面積給予1.5 ml
D.另加生理需要量,成人為生理鹽水500ml及葡萄糖液2000ml
E.以上計算出的總量在24小時內勻速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