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劑
燥濕化痰
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半夏 橘紅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烏梅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濕痰證?人蕴刀,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配伍意義】
烏梅斂肺,與半夏、橘紅相伍,使散中有收,祛痰而不傷正。
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藥物】半夏 竹茹 枳實 陳皮 炙甘草 茯苓 生姜 大棗
【功用】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主治證候】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易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濕痰證 證候辨識
濕痰證:嘔惡,眩暈,舌苔白膩,脈滑
※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二陳湯
※ 虛煩不眠,膽怯易驚,脈弦滑 ---溫膽湯
清熱化痰
清氣化痰丸(《醫(yī)方考》)
【組成藥物】陳皮 杏仁 枳實 黃芩 瓜萎仁 茯苓 膽南星 半夏 姜汁
【功用】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治證候】熱痰咳嗽。咳嗽氣喘,咯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小陷胸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黃連 半夏 瓜蔞實
【功用】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治證候】痰熱互結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熱痰證 證候辨識
熱痰證: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
※ 胸膈痞滿,氣急嘔惡 ---清氣化痰丸
※ 胸脘痞悶,按之則痛 ---小陷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