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西醫(yī)結(jié)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方劑學(xué)考點:第三單元
溫脾湯(《備急干金要方》)
【組成】大黃 附子 干姜 人參 芒硝 當(dāng)歸 甘草
【功用】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證候】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jié),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配伍意義】
本方所主證候乃脾陽不足,寒積阻結(jié)所致。
方中附子溫壯脾陽,解散寒凝;大黃瀉積通便,蕩滌邪實。合而溫中寓通,攻下冷積為君。大黃屬“去性存用”之法。
潤下
麻子仁丸(《傷寒論》)
【組成】麻子仁 芍藥 杏仁 枳實 厚樸 大黃 (蜂蜜)
【功用】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主治證候】腸胃燥熱,脾約便秘證。大便干結(jié),小便頻數(shù)。
配伍意義:方中以性味甘平質(zhì)潤多脂之麻子仁為君藥,潤腸道,通大便。杏仁上肅肺氣,下潤大腸;白芍養(yǎng)血斂陰,緩急止痛,共為臣藥。大黃、枳實、厚樸即小承氣湯,輕下熱結(jié),除腸胃之燥熱,共為佐藥。佐使甘緩之蜂蜜,既助麻子仁潤腸通便,又可緩稍小承氣湯攻下之力。方中雖用小承氣湯泄熱通便,但大黃、厚樸用量從輕;更取質(zhì)潤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藥、白蜜等,一則益陰增液以潤腸通便,二則甘潤減緩小承氣攻下之力。本方潤腸藥與攻下藥并用,攻潤相合,下不傷正。本方為丸劑,初服10小丸,依次漸加,也意在緩下,潤腸通便。
濟川煎(《景岳全書》)
【組成】當(dāng)歸 牛膝 肉蓯蓉 澤瀉 升麻 枳殼
【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證候】腎陽虛弱,精血不足證。大便秘結(jié),小便清長,頭目眩暈,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配伍意義:方中以肉蓯蓉為君,溫腎益精,暖腰潤腸。當(dāng)歸補血潤燥通便;牛膝補益肝腎,壯腰膝,性善下行,共為臣藥。枳殼下氣寬腸而助通便;澤瀉滲利小便而泄腎濁;升麻以升清陽,清陽升則濁陰白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共為佐藥。諸藥合用,既可溫腎益精治其本,又能潤腸通便以治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