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血勞)
一、診斷 缺鐵性貧血=血清鐵下降+貧血貌(皮膚黏膜蒼白)
(1)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男性Hb<120g/L,女性Hb <110g/L ,
孕婦Hb<100g/L,MCV<80fl, MCH<27pg, MCHC<30%
(2)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xiàn)。
(3)血清鐵濃度常<8. 9μmol/L,總鐵結合力> 64.41μmol/L。
(4)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15%。
(5)血清鐵蛋白<12μg/L。
(6)骨髓鐵染色碰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
(7)紅細胞內(nèi)游離原卟啉>0.9μmol/L。
(8)鐵劑治療有效。
一、鑒別診斷
地中海貧血 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常有家族史,血紅蛋白電泳異常,HbF及HbA2均升高。
慢性病性貧血 有慢性炎癥、感染或腫瘤史。血涂片可見小細胞正色素或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正;蚪档。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多發(fā)中老年人,外周血片上可見雙型性貧血表現(xiàn)。
一、中醫(yī)證型
中醫(yī)證型 |
經(jīng)典癥候 |
方劑 |
脾胃虛弱 |
脾虛證+舌淡苔薄膩+脈細弱。 |
香砂六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 |
心脾兩虛 |
心悸+脾虛證+舌淡胖苔薄+脈濡細。 |
歸脾湯或八珍湯 |
脾腎陽虛 |
脾虛證+腰酸+形寒+舌淡+脈沉細 |
八珍湯合無比山藥丸 |
蟲積 |
異食癖+舌淡苔白+脈虛弱 |
化蟲丸合八珍湯 |
三、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1.損失過多。
2.需鐵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
3.鐵的吸收不良。
三、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xiàn):
1.貧血本身的表現(xiàn)
皮膚和黏膜蒼白,疲乏無力,頭暈耳鳴,眼花,記憶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xiàn)眩暈或暈厥,活動后心悸、氣短,甚至心絞痛、心力衰竭。尚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2.組織缺鐵癥狀
(1)精神和行為改變
疲乏、煩躁和頭痛在缺鐵的婦女中較多見;缺鐵可引起患兒發(fā)育遲緩和行為改變,如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
(2)消化道黏膜病變
口腔炎、舌炎、唇炎、胃酸分泌缺乏及萎縮性胃炎,常見食欲減退、腹脹、噯氣、便秘等,部分患者有異食癖,如嗜食泥土、石屑、生米、粉筆、冰塊等。
(3)外胚葉組織病變
皮膚干燥,毛發(fā)干枯脫落,指甲缺乏光澤、脆薄易裂,甚至反甲等。
三、缺鐵性貧血口服鐵劑的注意事項:*
口服鐵劑要先從小劑量開始,漸達足量。進餐時或飯后吞服,可減少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等胃腸道不良反應?诜F劑有效者3~4天后網(wǎng)織紅細胞開始升高,1周后血紅蛋白開始上升,一般2個月可恢復正常。貧血糾正后仍要繼續(xù)治療3~6個月以補充體內(nèi)應有的貯存鐵。
三、缺鐵性貧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男性血紅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婦Hb<100g/L;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濃度(MCHC)<30%,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大多正常,亦可減低或輕度升高。
2.骨髓象
紅細胞系增生活躍。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扇捐F消失,鐵粒幼紅細胞消失或減少(<15%)。骨髓鐵染色可反映體內(nèi)鐵貯存情況,是診斷缺鐵較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3.血清鐵、總鐵結合力及鐵蛋白
缺鐵性貧血時血清鐵濃度常<8.91μmol/L(50μg/dL),
總鐵結合力>64.41μmoL/L(360μg/dL),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15%。
4.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測定
缺鐵性貧血時,紅細胞內(nèi)游離原卟啉濃度增高,>0.9μmol/L(50μg/dL)。
FEP+鐵=血紅蛋白 FEP+辛=Z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