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單元 活血祛瘀藥
第一節(jié) 概述(略)
第二節(jié) 活血止痛藥
川 芎
活血行氣——特點:通達氣血,為“血中氣藥” 。應用:血瘀氣滯的胸痛、脅痛、痛經(jīng)、半身不遂、外傷瘀痛等。
祛風止痛——特點:善上行頭目,為頭痛要藥 。應用:頭痛,風濕痹痛。
特點:上行頭目,下達血海,中開郁結。
延胡索
罌粟科,夏季采,陳舊良,宜醋制。
活血,行氣,止痛——特點:善行血中氣滯,為止痛良藥 。應用:血瘀氣滯的多種疼痛(心痛欲死,速覓元胡)。
郁 金
辛、苦,寒。
活血止痛——血瘀氣滯的胸脅脘腹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及癥瘕等。
行氣解郁——肝氣郁結之脅痛等。
清心涼血——濕溫病濕濁蔽竅,神志不清及痰熱閉阻心竅的癲狂證;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jīng)。
利膽退黃——濕熱黃疸及肝膽結石。
注意:畏丁香。
姜 黃
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 —血瘀氣滯胸脅心腹疼痛,牙疼,經(jīng)閉及跌打損傷;風濕肩臂疼痛 。
乳香與沒藥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均為樹脂類藥,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為止痛要藥 ,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及瘡癰腫痛等證,常相須為用,入煎劑均需包煎,胃弱者慎服。
不同點:乳香又能行氣,沒藥偏于散血化瘀 ,故行氣舒筋方中多用乳香,活血散瘀方中多用沒藥。
五靈脂與蒲黃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治療瘀血腹痛、產(chǎn)后腹痛等,以及各種出血,善治瘀阻經(jīng)脈之出血,均需包煎。
同中之異:化瘀五靈脂為優(yōu),止血蒲黃見長 。
第三節(jié)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丹 參
苦,微寒。反藜蘆。
活血調(diào)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等血熱血瘀證。
祛瘀止痛——瘀血所致心胸刺痛、脘腹疼痛、癥瘕積聚及風濕痹痛等。
涼血消癰——瘡癰腫毒。
除煩安神——熱入營血,斑疹神昏或心悸失眠。
紅花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心、肝經(jīng)。
【功效】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
【應用】
(1)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本品為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之要藥,是治療婦產(chǎn)科血瘀病證的常用藥 ,常與當歸、川芎、桃仁配伍,如桃紅四物湯。
(2)癥瘕積聚。本品能活血通經(jīng)、祛瘀消癥,可治療癥瘕積聚,常配伍三棱、莪術等藥同用。
(3)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脅痛 。
(4)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4)瘀滯斑疹色暗。
桃 仁
苦、甘,平。有小毒。
活血祛瘀:① 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癥瘕及跌打損傷等。② 肺癰、腸癰。
潤腸通便:腸燥便秘。
止咳平喘:咳嗽氣喘。
注意:孕婦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過量。
益母草
辛、苦,微寒。
活血調(diào)經(jīng)——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惡露不盡,瘀滯腹痛。
利尿消腫——水腫,小便不利。
清熱解毒——瘡癰腫毒、皮膚癮疹。
牛 膝
苦、甘、酸,平。
活血通經(jīng)——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及跌打傷痛。
補肝腎、強筋骨 ——肝腎不足,腰膝痿軟及風濕久痹,腰膝酸痛。
利尿通淋——血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引血、引火下行——①血熱妄行的吐衄出血。②陰虛火旺的牙痛、口舌生瘡。③陰虛陽亢的頭痛眩暈。
品種:活血、利尿、引血下行宜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宜懷牛膝。
使用注意:孕婦及婦女月經(jīng)過多者忌用。遺精滑精及氣虛下陷者忌用。
雞血藤
行血補血調(diào)經(jīng)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等血瘀血虛證。
舒筋活絡——風濕痹痛及中風,肢體麻木或癱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