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腹瀉病
腹瀉病是兒科常見多發(fā)病,由不同病因引起。發(fā)病率高,尤其3歲以下嬰幼兒多見。重者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死亡。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包括霍亂、痢疾和其它感染)和非感染性(包括食餌性、癥狀性、過敏性和其他原因)腹瀉。
診斷要點
一、病史
(一)大便次數(shù)比平時增多。
(二)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粘液便或膿血便等。
(三)重者可有脫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癥狀。
(四)嚴重者可伴中毒癥狀,如高熱、頻繁嘔吐、面色灰白、神態(tài)改變和驚厥等。
(五)注意病因與誘發(fā)因素,如喂養(yǎng)不當、氣候突然變化、體質因素和腸道內外感染等。
二、臨床分類及分型
(一)臨床分類
1、感染性腹瀉:包括霍亂、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瀉,當病因明確時稱某某腸炎,如輪狀病毒性腸性,致病性大腸桿菌炎等。
2、非感染性腹瀉,一般不住院治療,如食餌性腹瀉、牛奶蛋白質過敏腹瀉,乳糖不耐受腹瀉,癥狀性腹瀉,腹部受涼、腸蠕動增加所致腹瀉等。
(二)病情分型
1、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
2、中型:輕度、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
3、重癥: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危蒼白、高熱或體溫不升等)。
(三)脫水分輕、中、重三度(表1),按失水、失納的比例分等滲、高熱或低滲性脫水(表2)
(四)酸中毒表現(xiàn)精神萎靡,唇周灰喑,唇櫻桃紅色,呼吸增快或深長。
(五)低血鉀表現(xiàn)肌張力減低,心音低鈍腸鳴音減少或消失。腹飽脹,膝反射遲鈍或消失,心電圖見U波。
(六)病程分類
病程在2周以內為急性,病程在2周至2月為遷延性,病程在2月以上為慢性。
表1 脫水的臨床分度
程度 |
失水占 體重% |
口干 |
眼眶 凹陷 |
前囟 凹陷 |
眼淚 |
尿 |
皮膚彈性 |
周圍循環(huán) |
輕 |
5 |
稍 干 |
稍 有 |
稍 凹 |
有 |
有 |
好 |
正常 |
中 |
<10 |
較明顯 |
較明顯 |
明 顯 |
少 |
少 |
較差 |
肢冷 |
重 |
>10 |
明 顯 |
明 顯 |
明 顯 |
無 |
無 |
極差 |
血壓低 或休克 |
表2 不同性質脫水的特點
類型 |
血清鈉(mmol/L) |
影響部位 |
主要癥狀 |
等滲性脫水 |
130—150 |
細胞內外均等 |
重者循環(huán)障礙 |
高滲性脫水 |
<150 |
細胞內 |
神經癥狀 |
低滲性脫水 |
>130 |
細胞外 |
循環(huán)障礙 |
三、檢查
(一)體征
1、脫水征,輕型無脫水征,中型、重型脫水征有皮膚干燥、彈性差,前囟及眼眶凹陷,粘膜干燥,哭淚少或明顯減少甚至無尿。
2、腹脹,腹部腸鳴音亢進或減退。
3、重型腹瀉可有心率增快,心音低鈍。肢端涼,紫紺,血壓下降。呼吸深快,膝深快,膝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可有血液濃縮的現(xiàn)象(有脫水者)。
2、大便常規(guī)檢查可正常有脂肪滴,或有粘液、白細胞、紅細胞或(和)有膿細胞。
3、血氣分析:中、重型可有代謝性酸中毒及酸堿代謝失衡。
4、血生化檢查:血清鈉可判定脫水性質,可有血氯、血鉀降低。
5、大便培養(yǎng)和病毒學檢查,感染性腹瀉大便可培養(yǎng)出致病菌,大便輪狀病毒試驗陽性可確診輪狀病毒性腸炎。
治療原則
(一)補液預防脫水:給患兒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可選用米湯加鹽、糖鹽水或ORS液。
(二)補液糾正脫水
1、第一日補液
(1)補液量和方法:總補液量按脫水程度而異。輕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1/2總量8—12h內輸入,約每小時8—10ml/kg,糾正累積損失量。等滲、低滲和高滲性脫水分別補給1/2、2/3和1/3張含鈉液。明顯周圍循環(huán)障礙者用2:1等張含納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液)20ml/kg于30—60min內快速靜滴或緩慢推注以擴容,液量包括以上1/2總量,余下1/2總量為補充生理需要和繼續(xù)損失量,于12—16h內輸入,約每小時5ml/kg。如能口服應改口服補液。
(2)糾正酸中毒:重癥酸中毒應另用堿性溶液糾正,可先暫按提高血漿(HCO3)5mmol/1計算(1.4%NaHCO3可提高[HCO3]約1mmol/1),必要時2—4小時可重復。
(3)補鉀:按缺鉀的不同程度給10%氯化鉀,每日200—400mg/kg。補鉀前6小時內必須有尿,氯化鉀靜滴濃度應<0.3%,在8小時以上滴完。有明顯缺鉀用連續(xù)補鉀4—6日,嚴重缺鉀應適當再延長。
2、第二日以后補液主要補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和繼續(xù)損失量(約每日30ml/kg),用1/2—1/3張含納液,另外應繼續(xù)補鉀和保持熱量。
(三)繼續(xù)進食,給患兒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yǎng)不良,補充熱卡。6月以內嬰兒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如非母乳喂養(yǎng),可給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xù)喂養(yǎng)。6月以上的患兒給平時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可給一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補充鉀。對于遷延性腹瀉或腹瀉時間長者可服用無乳糖奶粉。
(四)合理用藥
1、避免濫用抗生素:急性水樣便患兒(約占70%)多為病毒或產毒性細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體療法,加服思密達及微生態(tài)制劑可自愈。粘液膿血便或大便常規(guī)中有紅、白細胞者(約為30%)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選用當?shù)赜行У目咕幬。第三代頭孢菌素(先鋒或頭孢噻肟、頭胞三噻)及喹謀酮類藥,阿米巴痢疾及藍氏賈弟鞭毛蟲腸炎選用于滅滴靈治療。
2、粘膜保護劑:思密達適用于各類腹瀉。
3、微生態(tài)調節(jié)制劑:目的在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用的有促菌生、媽咪愛、回春生、培菲康、金雙歧、聚克等。
4、一般不主張用止瀉劑,尤其是腹瀉早期,腹瀉時間較長,大便常規(guī)正常者可用中藥止瀉劑如東圣止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