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止咳藥
一、溫化寒痰藥
1.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的要藥。尤善治寒痰、濕痰,常與陳皮相須為用。
為止嘔的要藥?芍胃鞣N原因的嘔吐,尤對痰飲或胃寒嘔吐用之為宜。
善治心下痞滿之證,常配伍黃連、瓜蔞。
治梅核氣,常配伍厚樸、蘇葉等。
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
反烏頭。其性溫燥,陰虧燥咳、血證、熱痰應慎用。
2.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3.禹白附:祛風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
煎服,3-5 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
4.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
本品辛溫走散,耗氣傷陰,久咳肺虛及陰虛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潰瘍、出血者及皮膚過敏者忌用。用量不宜過大。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易致發(fā)泡。
5.旋覆花:降氣行水化痰,降逆止嘔。
因本品有絨毛,易刺激咽喉作癢而致嗆咳嘔吐,故須布包入煎。
6.白前:降氣化痰。
二、清化熱痰藥
1.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為治療熱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藥物。
2.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長于清肺,為治療肺熱咳嗽之常用藥物。
3.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善于清肺潤燥,常用治肺熱咳嗽或痰熱咳嗽。
本品甘寒而滑,脾虛便溏者及寒痰、濕痰證忌用。反烏頭。
4.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涼血止血。
5.天竺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6.前胡:降氣祛痰,疏散風熱。
7.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其性平,故咳嗽無論屬寒、屬熱,有痰、無痰均可應用。
本品性善上行,能宣肺利咽開音。常配牛蒡子、甘草等。
為治療肺癰之常藥。
8.海藻: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9.昆布: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10.黃藥子:化痰散結消癭,清熱解毒。
11.海蛤殼: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三、止咳平喘藥
1.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為治咳喘的要藥。
本品有小毒。
2.紫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3.百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功專潤肺止咳,無論外感內(nèi)傷咳嗽,暴咳及久嗽均可用之。
4.紫菀:潤肺化痰止咳。
凡咳嗽之證,無論外感、內(nèi)傷,病程長短,寒熱虛實,皆可應用。
5.款冬花: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為治嗽要藥,常與紫菀相須為用。然紫菀長于化痰,款冬花則長于止咳。
6.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7.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8.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9.白果:斂肺化痰定喘,止帶縮尿。
本品有毒,不宜多用,小兒尤當注意。過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現(xiàn)腹痛、吐瀉、發(fā)熱、紫紺以及昏迷、抽搐,嚴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人蕴党聿焕呱饔谩
四、重鎮(zhèn)安神藥
1.朱砂:清心鎮(zhèn)驚,安神解毒。
最適合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寧。
用治癲癇卒昏抽搐,每與磁石同用。
內(nèi)服,只宜入丸、散或研末沖服,每次0.1~0.5g;不宜入湯劑。
本品有毒,內(nèi)服不可過量或持續(xù)服用,以防汞中毒。忌火煅,火煅則析出水銀,有劇毒。
2.磁石: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定喘。
3.龍骨: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4.琥珀:鎮(zhèn)驚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研末沖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適量。不入煎劑,忌火煅。
五、養(yǎng)心安神藥
1.酸棗仁:養(yǎng)心益肝,安神,斂汗。
2.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
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3.合歡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腫。
4.遠志: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散癰腫。
凡實熱或痰火內(nèi)盛者,以及有胃潰瘍及胃炎者慎用。
六、平抑肝陽藥
1.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為涼肝、鎮(zhèn)肝之要藥。
煎服,3~15g,應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點眼宜煅用、水飛。
2.珍珠母: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明目,外用燥濕收斂。
3.牡蠣: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
有收斂制酸作用,可治胃痛泛酸。
4.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
為重鎮(zhèn)降逆要藥。尤善降上逆之胃氣而具有止嘔、止呃、止噫之效。治胃氣上逆之證,常與旋覆花等配伍。
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長期服用。
5.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6.羅布麻:平抑肝陽,清熱,利尿。
七、息風止痙藥
1.羚羊角: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為治療肝風內(nèi)動,驚癇抽搐之要藥,尤宜于熱極生風,可與鉤藤等配伍。
2.牛黃: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
入丸、散劑,每次0.15~0.35g.
3.珍珠: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4.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定驚。
本品有輕清疏泄之性,能清熱透邪,可用于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及斑疹透發(fā)不暢之證。有涼肝止驚之功,可治小兒驚癇、夜啼。
入煎劑宜后下。
5.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本品味甘質(zhì)潤,藥性和平。故可用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nèi)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
為治眩暈、頭痛之要藥。治風痰上擾的頭暈目眩,如半夏白術天麻湯。
6.地龍: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
7.全蝎: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8.蜈蚣: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9.僵蠶:祛風定驚,化痰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