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消食藥
1.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
2.神曲:消食和胃。
尤宜外感表證兼食積;丸劑中有金石藥加入本品以助消化。
3.麥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脹,疏肝解郁。
善治米面薯蕷食積。
4.稻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5.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本品降氣消痰,常與白芥子、蘇子同用。
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6.雞內(nèi)金: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廣泛用于米面薯蕷乳肉等各種食積證。
煎服,3一l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效果比煎劑好。
七、驅(qū)蟲藥
1.使君子:殺蟲消積。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若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茶。
2.苦楝皮:殺蟲,療癬。
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久服用。有效成分難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3.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
對絳蟲療效最佳。
煎服,3~10g.驅(qū)殺絳蟲、姜片蟲時,可用30~60g.生用力強,炒用力緩;鮮者優(yōu)于陳久者。
4.雷丸:殺蟲消積。
入丸、散劑,15~21g.1次5-7g,飯后溫開水調(diào)服,1日3次,連服3天。
5.榧子:殺蟲消積,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八、涼血止血藥
1.小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2.大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3.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熱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常與槐角、防風等同用。
本品能瀉火解毒斂瘡,為治燙傷之要藥。
4.槐花: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5.側(cè)柏葉: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fā)烏發(fā)。
6.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九、化瘀止血藥
1.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特點。對人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無論有無瘀滯,均可應用。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腫定痛,為傷科要藥。
2.茜草:涼血化瘀止血,通經(jīng)。
對血熱夾瘀的各種出血證,尤為適宜。
尤為婦科調(diào)經(jīng)要藥。
3.蒲黃:止血,化瘀,利尿。
包煎。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