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瀉下藥
一、攻下藥
1.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尤適于實熱便秘,常與芒硝、枳實等相須為用。
生大黃瀉下力較強,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湯劑應(yīng)后下,或用開水泡服。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于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
2.芒硝:瀉下攻積,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3.番瀉葉:瀉下通便。
4.蘆薈:瀉下通便,清肝,殺蟲。
二、潤下藥
1.火麻仁:潤腸通便。
2.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3.松子仁: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三、峻下逐水藥
1.甘遂: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2.京大戟: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
3.蕪花: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4.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5.巴豆: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外用蝕瘡。
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
服巴豆時,不宜食熱粥、飲開水等熱物,以免加劇瀉下。服巴豆后如瀉下不止,可用黃連、黃柏煎湯冷服,或食冷粥以緩解。
四、祛風(fēng)寒濕藥
1.獨活:祛風(fēng)濕,止痹痛,解表。
為治療風(fēng)濕痹痛的主藥,凡風(fēng)寒濕邪所致的痹證,無論新久皆可應(yīng)用,尤以腰以下寒濕痹痛為宜。
少陰頭痛。本品善入腎經(jīng)而搜風(fēng),善治風(fēng)擾腎經(jīng),伏而不出之少陰頭痛。
2.威靈仙:祛風(fēng)濕,通絡(luò)止痛,消骨鯁。
3.川烏:祛風(fēng)濕,溫經(jīng)止痛。
4.蘄蛇: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痙。
5.木瓜:舒筋活絡(luò),和胃化濕。
為治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急之要藥。
為治腳氣水腫的常用藥。
治療吐瀉轉(zhuǎn)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