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清熱藥
一、清熱瀉火藥
1.石膏: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收濕斂瘡生肌。
除肺胃二經(jīng)氣分實熱的要藥,常與知母相須為用。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適宜外用,研末外敷。
2.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治療骨蒸潮熱,常與黃柏相須為用。
治療腸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參。
3.蘆根: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
4.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
可用于中期引產(chǎn)。
5.淡竹葉:清熱瀉火,除煩,利尿。
6.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焦梔子涼血止血。
本品清瀉三焦火邪而除煩,每與淡豆豉合用。
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大黃合用。
7.夏枯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jié)消腫。
8.決明子:清熱明目,潤腸通便。
二、清熱燥濕藥
1.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善清中上焦?jié)駸帷?/P>
治熱擾胎動。
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尤長于清中焦邪熱,并能解毒。肝火犯胃,常與吳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為治療瀉痢的要藥。
善清心經(jīng)實火,可治心火亢盛證。
3.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
尤長于清瀉下焦?jié)駸帷?/P>
善除大腸濕熱以治痢。
長于清相火,退虛熱,常與知母相須為用。
4.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5.秦皮: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
6.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7.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fēng)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