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 足陽明胃經(jīng)、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靈樞經(jīng)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夾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luò)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nèi)廉,下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guān),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nèi)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承泣(STl)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眼瞼 動、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近視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2.四白(ST2)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目赤痛癢、眼瞼 動、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經(jīng)痛、面肌痙攣等面部病證;頭痛、眩暈。
3.地倉(ST4)
【定位】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唇緩不收、齒痛頰腫等局部病證。
4.頰車(ST6)
【定位】在下頜角前上方約l橫指,按之凹陷處,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主治】齒痛、牙關(guān)不利、頰腫、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證。
5.下關(guā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主治】牙關(guān)不利、三叉神經(jīng)痛、齒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證;耳聾、耳鳴、耳等耳部疾患。
6.頭維(ST8)
【定位】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等頭目病證。
7.人迎(ST9)
【定位】喉結(jié)旁1.5寸,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之后。
【主治】癭氣、瘰疬;咽喉腫痛;高血壓;氣喘。
8.粱門(ST21)
【定位】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9.天樞(ST25)大腸之募穴
【[定位】臍中旁開2寸。
【主治】腹痛、腹脹、便秘、泄瀉、痢疾等腸胃病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婦科疾患。
10.水道(ST28)
【定位】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等水液輸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氣;痛經(jīng)、不孕等婦科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