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題
1. 四君子湯的組成藥物為( )
A 人參、白術(shù)、干姜、炙甘草
B 人參、茯苓、干姜、炙甘草
C 白術(shù)、茯苓、黃芪、炙甘草
D 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
E 人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
2.下列不屬于四君子湯組成的是( )
A 人參 B茯苓
C 附子 D 白術(shù)
E 甘草
3.參苓白術(shù)散的功效是( )
A 益氣健脾
B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C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D 益氣固表止汗
E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4. 體現(xiàn)“培土生金”治法的方劑是( )
A參苓白術(shù)散
B 四君子湯
C玉屏風散
D補中益氣湯
E 歸脾湯
5. 參苓白術(shù)散的主治病機是( )
A 脾胃氣虛
B脾虛濕盛
C 脾虛痰阻
D 氣虛下陷
E 脾虛氣滯
6. “甘溫除熱”的代表方是( )
A四君子湯
B參苓白術(shù)散
C歸脾湯
D補中益氣湯
E 生脈散
7. 黃芪在補中益氣湯中不具有的作用是( )
A 益氣
B 行水
C 固表
D 補中
E 升陽
8. 補中益氣湯的組方配伍特點主要是( )
A 補氣與健脾配用
B 補氣與養(yǎng)血配用
C 補氣與燥濕配用
D 補氣與升提配用
E 補氣與理氣配用
9. 下列方劑中,柴胡用量宜小的是( )
A 補中益氣湯
B 小柴胡湯
C 逍遙散
D 四逆散
E 以上均不是
10.補中益氣湯和參苓白術(shù)散中均有的藥是( )
A 茯苓、桔梗 B當歸、陳皮
C黃芪、甘草 D白術(shù)、人參
E 山藥、升麻
11. 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功用的方劑是( )
A 四君子湯 B 炙甘草湯
C 生脈散 D 大補陰丸
E 玉屏風散
12. 生脈散的組成藥物是( )
A 人參 當歸 五味子
B 人參 生地 五味子
C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D 人參 黃芪 附子
E 人參 生地 玄參
13. 下列除哪項均為是生脈散的主治證( )
A 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
B 氣陰兩虛證
C 暑熱耗氣傷陰證
D 溫熱氣陰兩傷證
E 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
14. 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宜選用( )
A四君子湯
B 牡蠣散
C 桂枝湯
D 玉屏風散
E 青蒿蹩甲湯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
15. 以下在完帶湯中起行氣化濕的藥物是( )
A 枳殼
B 木香
C 陳皮
D 砂仁
E 厚樸
16. 四物湯中的君藥為( )
A 當歸
B 白芍
C熟地
D 川芎
E熟地、當歸
17. 營血虛滯證者,宜選用( )
A 桃紅四物 B 當歸補血
C 四物湯 D 膠艾湯
E 歸脾湯
18. 四物湯中屬于陰柔之品的為( )
A 當歸 B熟地
C 白芍 D 川芎
E 熟地、白芍
19. 當歸補血湯中黃芪與當歸的用量比例為( )
A 6:1 B 5:2
C 7:1 D 2:1
E 5:1
20. 當歸補血湯的組成( )
A 當歸、黃芪
B 當歸、川芎
C 人參、當歸
D 當歸、熟地
E 人參、黃芪
21. 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劑是( )
A 桃紅四物 B 當歸補血
C 四物湯 D 膠艾湯
E 歸脾湯
22. 氣血并補的方劑( )
A 八珍湯 B 補中益氣湯
C 六味地黃丸 D 天王補心丹
E 炙甘草湯
23. 炙甘草湯中君藥是( )
A 炙甘草 B 麥冬
C 生地 D 麻子仁
E 桂枝
24. 炙甘草湯中桂枝,生姜的作用為( )
A 辛行溫通 B 溫腎暖脾
C 溫陽化氣 D 溫陽通脈
E 溫陽利水
25. 脈結(jié)代,心動悸,虛贏少氣,舌光少苔,治宜選用( )
A 大補陰丸 B 知柏地黃丸
C 天王補心丹 D 炙甘草湯
E酸棗仁湯
26. 六味地黃丸的臣藥是( )
A 山藥、澤瀉
B 山萸肉、丹皮
C 山藥、山萸肉
D 澤瀉、丹皮
E 丹皮、茯苓
27. 屬于六味地黃丸中“三補”的藥物是( )
A 熟地、山茱萸、丹皮
B 熟地、山藥、澤瀉
C 熟地、山茱萸、山藥
D 山茱萸、山藥、丹皮
E 茯苓、澤瀉、丹皮
28. 體現(xiàn) “陽中求陰”之義的方劑是( )
A大補陰丸 B左歸丸
C腎氣丸 D六味地黃丸
E 一貫煎
29. 左歸丸中加入鹿角膠的作用( )
A 滋陰 B 補陽
C 陽中求陰 D 陰中求陽
E 陰陽并補
30. 下列方劑體現(xiàn)了滋陰藥與清熱降火藥相配,培本清源,兩者兼顧的配伍特點的是( )
A 左歸丸 B 黃連解毒湯
C 大補陰丸 D 炙甘草湯
E 六味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