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模擬試題 >> 2019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模擬試題及答案(2)

2019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模擬試題及答案(2)

考試網(wǎng)   2019-04-23   【

  一、A1

  1、以壯熱、大汗、渴飲、脈洪大而數(shù)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是

  A、陽明熱熾證

  B、陽明熱結證

  C、濕熱中阻證

  D、邪陷心包證

  E、邪熱壅肺證

  2、胃熱熾盛證與寒飲停胃證的共同癥狀表現(xiàn)為

  A、胃痛痞脹

  B、渴喜冷飲

  C、舌紅苔黃

  D、氣短懶言

  E、畏寒肢冷

  3、下列各項中,多反映下焦腎病變的是

  A、舌尖

  B、舌中

  C、舌根

  D、舌苔

  E、舌兩側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19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14267037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4、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機制是

  A、機體陰陽失調

  B、氣血不足,精津虧損

  C、臟腑虛衰,功能低下

  D、陰盛于內,格陽于外

  E、精氣衰竭,虛陽外越

  5、表現(xiàn)為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語聲低弱模糊的癥狀屬于

  A、錯語

  B、狂言

  C、鄭聲

  D、譫語

  E、獨語

  6、腎陽虛、腎陰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證的共同表現(xiàn)是

  A、腰膝酸軟

  B、眩暈耳鳴

  C、夢遺失精

  D、精神倦怠

  E、浮腫少尿

  7、下列不屬于悲恐證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精神萎靡

  B、膽怯易驚

  C、心悸失眠

  D、疲乏少力

  E、頭暈健忘

  8、病室中有尸臭氣多為

  A、腎衰

  B、失血過多

  C、臟腑衰敗

  D、瘟疫發(fā)作

  E、消渴病重

  9、下列異常舌形中,多見于實證的是

  A、老舌

  B、嫩舌

  C、胖舌

  D、瘦舌

  E、齒痕舌

  10、寒痰的咳痰特點是

  A、咳吐膿血腥臭痰

  B、痰中帶血,色鮮紅

  C、痰少而黏,難于咯出

  D、痰白而清稀,有灰黑點

  E、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

  11、咳吐膿血腥臭痰者屬于

  A、寒痰

  B、燥痰

  C、濕痰

  D、熱痰

  E、肺癰

  12、治療下焦病證中的虛風內動證首選的代表方劑是

  A、小承氣湯

  B、大承氣湯

  C、加減復脈湯

  D、調胃承氣湯

  E、三甲復脈湯

  13、癥見默默不語,但語時聲高氣粗;倦怠乏力,動之覺舒;肢體羸瘦而腹部硬滿拒按;脈沉細而按之有力,辨證為

  A、真寒假熱

  B、真熱假寒

  C、真實假虛

  D、真虛假實

  E、虛實夾雜

  14、痰飲的飲停部位為

  A、胸脅

  B、胃腸

  C、頭面

  D、四肢

  E、心肺

  15、下列相兼脈中,多見于外感熱病中期的是

  A、滑數(shù)脈

  B、洪數(shù)脈

  C、細數(shù)脈

  D、弦數(shù)脈

  E、弦滑脈

  16、皮膚突然色紅成片,如染脂涂丹,焮熱腫脹,邊界清楚者屬于

  A、丹毒

  B、流火

  C、赤游丹

  D、熱氣瘡

  E、抱頭火丹

  17、常見于妊娠婦女的脈象表現(xiàn)是

  A、沉脈

  B、實脈

  C、緩脈

  D、長脈

  E、滑脈

  18、厥陰病寒熱錯雜證的主要表現(xiàn)為

  A、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

  B、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

  C、潮熱汗出,腹?jié)M脹痛,便秘,脈沉實

  D、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

  E、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紅,脈細數(shù)

  19、心脈痹阻證的分型不包括的是

  A、瘀阻心脈

  B、濕濁心脈

  C、痰阻心脈

  D、寒凝心脈

  E、氣滯心脈

  20、小兒指紋紫紅者,多屬

  A、疼痛

  B、驚風

  C、脾虛

  D、里熱證

  E、外感表證

  21、久病的患者,本不欲食,突然欲食的癥狀稱為

  A、厭食

  B、除中

  C、消谷善饑

  D、饑不欲食

  E、食欲亢進

  22、不屬于肝陽上亢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面紅目赤

  B、眩暈耳鳴

  C、口苦口干

  D、急躁易怒

  E、腰膝酸軟

  23、不屬于熱結腸道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日晡潮熱

  B、腹痛拒按

  C、大便不通

  D、小便不暢

  E、坐臥不安

  24、肺虛少氣者其坐姿為

  A、坐而喜伏

  B、坐而喜仰

  C、坐臥不安

  D、但臥不得坐

  E、但坐不得臥

  25、下列可見精神萎靡、疲乏少力、面色慘淡的是

  A、喜

  B、怒

  C、憂思

  D、悲恐

  E、驚

  26、脾胃氣虛多見

  A、口淡

  B、口甜

  C、口澀

  D、口酸

  E、口黏膩

  27、人中滿唇反見于

  A、脾胃積熱

  B、虛火上炎

  C、心脾積熱

  D、燥熱傷津

  E、脾陽已絕

  28、產(chǎn)后大出血,繼則冷汗淋漓,甚則暈厥,其病機是

  A、氣不攝血

  B、氣隨血脫

  C、氣血兩虛

  D、氣血失和

  E、氣滯血瘀

  29、癥見胃脘、脅肋脹滿疼痛,走竄不定,吞酸嘈雜,情緒抑郁,善太息,舌淡紅,苔薄黃,脈弦,其辨證為

  A、胃陽虛證

  B、胃陰虛證

  C、肝脾不調證

  D、食滯胃脘證

  E、肝胃不和證

  30、舌淡白濕潤,舌體胖嫩者,常提示的是

  A、脾胃濕熱

  B、氣分有濕

  C、陰虛夾濕

  D、瘀血內阻

  E、陽虛水濕內停

  31、下列屬于陰黃面色表現(xiàn)的是

  A、蒼黃

  B、黃而鮮明

  C、淡黃消瘦

  D、淡黃水腫

  E、面黃晦暗如煙熏

  32、肝火犯肺證、燥邪犯肺證、熱邪壅肺證、肺陰虛證四證的共同表現(xiàn)是

  A、脅肋灼痛

  B、急躁易怒

  C、咳嗽咳血

  D、潮熱盜汗

  E、五心煩熱

  33、不屬于血虛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唇甲色淡

  B、面色淡白

  C、倦怠乏力

  D、手足發(fā)麻

  E、心悸多夢

  34、不屬于亡陽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汗冷清晰

  B、身冷畏寒

  C、面色蒼白

  D、氣息微弱

  E、脈細數(shù)疾而無力

  35、新病惡寒的臨床表現(xiàn)錯誤的是

  A、四肢不溫

  B、咳喘痰鳴

  C、脘腹肢體冷痛

  D、舌淡胖嫩

  E、嘔吐泄瀉

  36、帶下腥而清稀者,多屬

  A、熱證

  B、寒證

  C、濕熱

  D、寒濕

  E、癌癥

  37、舌苔出現(xiàn)剝脫在舌中部多為

  A、肝經(jīng)氣滯

  B、脾失健運

  C、心火上炎

  D、胃陰不足

  E、腎陰虛

  38、噯氣頻作而響亮,噯氣后脘腹脹減多為

  A、宿食內停

  B、肝氣犯胃

  C、胃陽虧虛

  D、胃虛氣逆

  E、熱邪客胃

  39、藿香正氣散組成中含有的藥物是

  A、豬苓、白芷

  B、蒼術、半夏

  C、半夏、人參

  D、桔梗、山藥

  E、白術、陳皮

  40、下列各項,不屬清燥救肺湯組成的藥物是

  A、石膏

  B、生地

  C、桑葉

  D、阿膠

  E、人參

  41、清暑益氣湯的藥物組成不包括

  A、荷梗、知母

  B、石斛、麥冬

  C、西洋參、西瓜翠衣

  D、金銀花、連翹

  E、甘草、粳米

  42、當歸補血湯中當歸和黃芪的配伍比例為

  A、1:4

  B、4:1

  C、1:5

  D、5:1

  E、6:1

  43、固經(jīng)丸的功效為

  A、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B、固沖攝血,益氣健脾

  C、滋陰清熱,固經(jīng)止血

  D、調補心腎,澀精止遺

  E、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44、犀角地黃湯主治為

  A、陽證癰瘍

  B、大頭瘟

  C、氣分熱盛證

  D、熱入血分證

  E、熱入營分證

  45、半夏瀉心湯的功用為

  A、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B、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

  C、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D、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E、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46、蘇合香丸的功效為

  A、清熱開竅,息風止痙

  B、化濁開竅,清熱解毒

  C、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D、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E、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47、清氣化痰丸的功效為

  A、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B、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C、化痰息風,健脾祛濕

  D、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E、益氣祛風,健脾利水

  48、苓甘五味姜辛湯和半夏白術天麻湯組成中共有的藥物為

  A、茯苓、甘草

  B、干姜、細辛

  C、五味子、橘紅

  D、天麻、白術

  E、半夏、細辛

  49、肝郁血虛,脾失健運,兩脅作痛,神疲食少,脈弦而虛者,治宜選用

  A、越鞠丸

  B、保和丸

  C、健脾丸

  D、逍遙散

  E、一貫煎

  50、枳實導滯丸的組成藥物中不含

  A、黃連、白術

  B、木香、半夏

  C、大黃、澤瀉

  D、枳實、黃芩

  E、神曲、茯苓

糾錯評論責編:jianghongying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香河县| 县级市| 出国| 安吉县| 安泽县| 二连浩特市| 石狮市| 大冶市| 牙克石市| 广饶县| 巨野县| 吕梁市| 香格里拉县| 平舆县| 曲周县| 溧阳市| 乃东县| 固阳县| 四会市| 南部县| 共和县| 凉山| 乃东县| 阜新| 安宁市| 贵阳市| 八宿县| 台山市| 颍上县| 西丰县| 洪洞县| 亚东县| 桃源县| 饶平县| 长沙市| 贵港市| 连城县| 精河县| 金寨县| 永修县|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