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維脈的基本機能:陰維有維系聯(lián)絡全身陰經的作用;陽維有維系聯(lián)絡全身陽經的作用。
【該題針對“10經絡-奇經八脈”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對全身氣機的調節(jié)作用。肺有節(jié)律的呼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中的主干,是氣血運行和信息傳導的主要通道;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網絡全身。《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jié)。”說明經絡是運行氣血、溝通聯(lián)系臟腑肢節(jié)的通路。
【該題針對“10經絡-經絡學說概述”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瘀血的致病特點:(1)易于阻滯氣機;(2)影響血脈運行;(3)影響新血形成;(4)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該題針對“12病因-瘀血”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寒從中生,又稱“內寒”,是指機體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陽不制陰而虛寒內生的病理狀態(tài)。
【該題針對“14病機-內生“五邪””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B選項屬于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根據不同地域環(huán)境特點,考慮用藥的治則。不同的地域,地勢有高下,氣候有寒熱濕燥、水土性質各異,以及生活習慣與方式的不同,病理變化亦不盡相同,因此,處方用藥要因地制宜。
【該題針對“15防治原則-治則”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喜則氣緩:指過度喜樂,致使心氣渙散或心神憚散的病機變化。輕者可見心悸失眠、少氣無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亂,或見心氣暴脫而大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鹅`樞·本神》又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該題針對“12病因-七情內傷”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經別的生理功能:①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內的聯(lián)系;②加強體表與體內、四肢與軀干的向心性聯(lián)系;③加強了十二經脈和頭面部的聯(lián)系。④擴大十二經脈的主治范圍;⑤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lián)系。
【該題針對“10經絡-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營氣行于脈中,所以脈具有壅遏營氣,令無所避的作用。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氣”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合病之說,首見于《傷寒論》。指外感病初起時兩經同時受邪而發(fā)病。如太陽與少陽合病,太陽與陽明合病等。
【該題針對“13發(fā)病-發(fā)病類型”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真實假虛指病機的本質為“實”,但表現(xiàn)出“虛”的假象。大多是因邪氣過盛,結聚體內,阻滯經絡,氣血不能外達所致,故真實假虛又稱為“大實有羸狀”。如因瘀血內阻而出現(xiàn)的婦女崩漏下血,熱結腸胃而見瀉下稀水臭穢的“熱結旁流”等。
【該題針對“14病機-邪正盛衰”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風性善行而數變:“善行”,指風性善動不居,游走不定。故風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無定處的特點。如風寒濕三氣雜至而引起的痹證,若見游走性關節(jié)疼痛,痛無定處,即是風邪偏盛的表現(xiàn),稱為“行痹”或“風痹”。“數變”,指風邪致病變幻無常,發(fā)病迅速。如風疹常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時作,疹塊發(fā)無定處,此起彼伏,時隱時現(xiàn)等。而且以風邪為先導的外感病,一般發(fā)病急,傳變也較快。
【該題針對“12病因-六淫”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寒者熱之即陰偏盛而導致的寒實證需要用溫熱的藥物,體現(xiàn)了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
【該題針對“3陰陽學說-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心與脾的關系主要是表現(xiàn)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心脾兩虛多表現(xiàn)為氣血兩虛。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之間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肝之華在爪: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續(xù),所以有“爪為筋之余”之說。爪甲亦賴肝血的濡養(yǎng),因而肝血的盈虧,可以影響到爪甲的榮枯,而觀察爪甲的榮枯,又可以測知肝血是否充足。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季節(jié)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脾胃之間,納運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亂,相反相成,飲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在病理上,脾氣不升,水谷夾雜而下,出現(xiàn)泄瀉甚則完谷不化;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可見惡心嘔吐,呃逆噯氣。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
【該題針對“7六腑-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1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是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具有化神作用!鹅`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說明人體的精神活動必須得到血液的營養(yǎng),只有物質基礎的充盛,才能產生充沛而舒暢的精神活動。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血”知識點進行考核】
1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調整全身氣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故臟腑氣滯以肺、肝、脾胃為多見。肺氣壅塞,見胸悶、咳喘;肝郁氣滯,見情志不暢、脅肋或少腹脹痛;脾胃氣滯,見脘腹脹痛,休作有時,大便秘結等。
【該題針對“14病機-精、氣、血失!敝R點進行考核】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氣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與肺從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氣相結合而積聚于胸中的氣,屬后天之氣的范疇。血液的運行,賴于肺氣的推動和調節(jié),即肺氣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2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內踝尖上八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內踝尖上八寸以上則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下肢外側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
【該題針對“10經絡-十二經脈”知識點進行考核】
2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四時的變化,人體氣血陰陽宜隨之變化,說明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了整體觀念。
【該題針對“1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整體觀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2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膀胱是水液匯聚之處,故《靈樞》稱之為“津液之府”。
【該題針對“7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知識點進行考核】
2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木克土,即土所不勝為木。
【該題針對“4五行學說-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2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飲食水谷經脾胃之氣的運化,化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為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入脈,經心火(即心陽)的作用,化為赤色血液,即《素問·經脈別論》所謂“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2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氣和資先天三個方面。營氣行于脈中,其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營養(yǎng)全身兩個方面。衛(wèi)氣有防御外邪、溫養(yǎng)全身和調控腠理的生理功能。而肺氣和元氣,均不符題意,故選擇A宗氣。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氣”知識點進行考核】
2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陰陽格拒,是陰盛至極或陽盛至極而壅遏于內,使陰氣與陽氣或陽氣與陰氣相互阻隔不通的病理變化。其機制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陰或陽的一方偏盛至極,而壅遏于內,將另一方排斥于外,迫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系所致。如陰盛格陽,此為陰過于強盛而導致陽浮于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外熱內寒的病理現(xiàn)象,其本質為真寒假熱證。
【該題針對“14病機-陰陽失調”知識點進行考核】
2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陰偏衰產生的是“陰虛則熱”的虛熱證,治療當滋陰制陽,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法,稱之為“陽病治陰”。
【該題針對“15防治原則-治則”知識點進行考核】
2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足手陰經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接于胸中;足厥陰肝經與手太陰肺經交接于肺中。
【該題針對“10經絡-十二經脈”知識點進行考核】
2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氣,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與肺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運行與呼吸吐納之間的協(xié)同調節(jié)關系。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之間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脾屬土,居中央,主四時,屬陰中之至陰。
【該題針對“3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3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脾開竅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與脾氣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的經脈“連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覺,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季節(jié)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是對五行特性的經典性概括。
【該題針對“4五行學說-五行學說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3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胃主腐熟水谷:指胃氣將飲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納于胃中的飲食物,經過胃氣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質被吸收,并由脾氣轉輸而營養(yǎng)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則下傳于小腸作進一步消化。經過胃的腐熟,水谷才能游溢出人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人的氣血才能充盛,臟腑組織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養(yǎng)而發(fā)揮其各自的生理機能,故又稱胃為“水谷氣血之!,“五臟六腑之海也”。
【該題針對“7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知識點進行考核】
3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六淫中,燥邪性干澀,易傷津液,燥邪為干澀之病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津液,出現(xiàn)各種干燥、澀滯的癥狀;火熱易傷津耗氣,火熱之邪侵入,熱淫于內,一方面迫津外泄,因氣隨津泄而致津虧氣耗;另一方面則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傷人體的陰氣;暑性升散,擾神傷津耗氣,暑邪侵犯人體,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汗出過多,不僅傷津,而且耗氣。
【該題針對“12病因-六淫”知識點進行考核】
3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木生火,故木為火之母。
【該題針對“4五行學說-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3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任脈循行于腹面正中線,與足三陰經交會于關元、氣海,而足三陰經上接手三陰經;任脈又與陰維脈交會于廉泉、天突,故能總任陰脈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對陰經氣血起著調節(jié)作用。
【該題針對“10經絡-奇經八脈”知識點進行考核】
3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肝藏血,血攝魂。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神”知識點進行考核】
3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津液是氣運行的載體之一。在血脈之外,氣的運行必須依附于津液,否則也會使氣漂浮失散而無所歸,故說津能載氣。因此,津液的丟失,必定導致氣的損耗。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衛(wèi)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防御外邪;②溫養(yǎng)全身;③調控腠理!鹅`樞·本臟》說:“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庇终f:“衛(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潤柔,腠理致密矣!
【該題針對“9精、氣、血、津液、神-氣”知識點進行考核】
4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主蟄守位。主蟄,喻指腎有潛藏、封藏、閉藏之生理特性,是對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腎的藏精、主納氣、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都是腎主蟄藏生理特性的具體體現(xiàn)。守位,是指腎中相火(腎陽)涵于腎中,潛藏不露,以發(fā)揮其溫煦、推動等作用。
【該題針對“6五臟-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知識點進行考核】
4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牡丹皮與地骨皮二藥均能清熱涼血,退虛熱,均可治血熱吐衄、陰虛發(fā)熱證。前人有“丹皮治無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說,對陰虛發(fā)熱證,無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并常相須為用。
【該題針對“7清熱藥-清熱涼血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巴豆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外用適量。
【該題針對“8瀉下藥-峻下逐水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獨活藥力較緩,主散在里之伏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jié)止痛,善治腰以下風寒濕痹及少陰伏風頭痛。
【該題針對“9祛風濕藥-祛風寒濕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澤瀉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該題針對“11利水滲濕藥-利尿通淋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肉桂
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引火歸原。
應用:(1)陽痿,宮冷。能補火助陽,益陽消陰,作用溫和持久,為治命門火衰之要藥。
(2)腹痛,寒疝。善去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陰疽,閉經,痛經。
(4)虛陽上浮。能使因下元虛衰所致上浮的虛陽回歸故里。故曰引火歸原。
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者。在補益氣血方中加入少量本品,可鼓舞氣血生長。
【該題針對“12溫里藥-具體藥物”知識點進行考核】
4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茯苓應用:(1)水腫。藥性平和,即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2)痰飲。(3)脾虛泄瀉。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4)心悸,失眠。
【該題針對“11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相殺就是一種藥物能夠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姜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該題針對“3中藥的配伍-中藥配伍的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4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芒硝
功效:瀉下攻積,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應用:(1)積滯便秘。本品能瀉下攻積,且性寒能清熱,味咸潤燥軟堅,對實熱積滯,大便燥結者尤為適宜。
(2)咽痛、口瘡、目赤、瘡癰腫痛。本品外用有清熱消腫作用。
【該題針對“8瀉下藥-攻下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4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枳實應用:
(1)胃腸積滯,濕熱瀉痢。善破氣除脹,消積導滯。
(2)胸痹,結胸。能行氣化痰以消痞,破氣除滿而止痛。
(3)氣滯胸脅疼痛。善破氣行滯而止痛。
(4)產后腹痛。
此外,本品尚可治臟器下垂病癥。
【該題針對“13理氣藥-具體藥物”知識點進行考核】
5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柏性能: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長于清泄下焦?jié)駸。黃芩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黃連善于清中焦?jié)駸帷?/P>
【該題針對“7清熱藥-清熱燥濕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5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紫蘇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細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香薷功效:發(fā)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荊芥功效: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
故根據題干要求,除了C選項外,其余各項均不具有解魚蟹毒之功效。
【該題針對“6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5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另煎:又稱另燉,主要是指某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還應單獨另煎,即另燉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麝香,鹿茸等。選項E中旋覆花應包煎。故在此,最佳的選項是E。
【該題針對“5中藥的劑量與用法-中藥的用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5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金銀花應用:
(1)癰腫疔瘡。為治一切內癰外癰之要藥。
(2)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芳香疏散,善散肺經熱邪,透熱達表。
(3)熱毒血痢。本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熱毒痢疾,下痢膿血。
【該題針對“7清熱藥-清熱解毒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5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梔子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該題針對“7清熱藥-清熱瀉火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5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莪術與三棱均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選項A為土鱉蟲的功效,選項B為骨碎補的功效。選項D為水蛭的功效,選項E是一個干擾項。故根據題干要求,此題的正確選項是C。
【該題針對“17活血化瘀藥-破血消癥藥”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