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病情較輕者為驚悸,病情較重者為怔忡。
心悸的病因病機
心悸的常見病因
體虛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藥食不當。
心悸的主要病機
心悸的病位在心,與肝、脾、腎、肺四臟密切相關。
心悸的病證鑒別
驚悸與怔忡的鑒別
驚悸發(fā)病,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fā),多為陣發(fā)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病勢輕淺,可自行緩解,不發(fā)時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等因素亦可發(fā)生,常持續(xù)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后加重,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病來雖漸,病情較重,不發(fā)時亦可兼見臟腑虛損癥狀。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心悸與奔豚的鑒別
奔豚發(fā)作之時,亦覺心胸躁動不安。本病與心悸的鑒別考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fā)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發(fā)自少腹。
心悸的辨證論治
辨證分型 |
治法 |
代表方劑 |
心虛膽怯證 |
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
安神定志丸加減 |
心血不足證 |
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
歸脾湯加減 |
心陽不振證 |
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
水飲凌心證 |
振奮心陽,化氣行水,寧心安神 |
苓桂術甘湯加減 |
陰虛火旺證 |
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 |
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減 |
瘀阻心脈證 |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
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
痰火擾心證 |
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
黃連溫膽湯加減 |
患者,男,45歲。近1年來心悸頭暈,倦怠無力,面色無華,舌淡紅,脈象細弱。其治法是
A.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B.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C.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
D.溫補心陽,安神定志
E.振奮心陽,化氣行水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心悸心血不足證
證候主癥: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
證機概要:心血虧耗,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寧。
治法: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心悸心陽不振證的主癥特點是
A.心悸不寧,善驚易恐
B.心悸氣短,倦怠乏力
C.心悸不安,面白肢冷
D.心悸氣急,胸悶痞滿
E.心悸時作,胸悶煩躁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心陽不振證
證候主癥: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
證機概要:心陽虛衰,無以溫養(yǎng)心神。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患者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
A.安神定志丸
B.歸脾湯
C.天王補心丹
D.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E.黃連溫膽湯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心悸心血不足證
證候主癥: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
證機概要:心血虧耗,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寧。
治法: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19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14267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