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等)屬于相侮的是:(B)
A 心病及脾 D.脾病及腎
B.脾病及肝 2.腎病及肺
C 脾病及心
42.(中等)屬于“子病犯母”的是:(C)
A.脾病及肺 D肝病及心
B.肺病及腎 E.肺病及心
c肝病及腎
43(中等)屬于“母病及子”的是:(A)
A.肺病及腎 D.肺病及心
B.肝病及腎 E.脾病及腎
c.心病及肝
44.(中等)不屬于五行生克規(guī)律來確定的治法是:(B)
A 培土生金 D .扶土抑木
B.引火歸原 E.佐金平木
C 滋水涵木
45.(中等)據(jù)五行相克規(guī)律確立的治法是:(D)
A.培土生金 D.佐金平木
B滋水涵木 E.益火補土
c金水相生
46.(中等)瀉南補北法適用于:(C)
A.腎陰虛而相火妄動 D.腎陰虛而肝陽上亢
B.心陰虛而心陽亢 E.腎陽虛損而心火浮越
c腎陰虛而心火旺
47.(中等)“實則瀉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B)
A.肝旺瀉肺 D.心實瀉脾
B肝火瀉心 E肺實瀉腎
c腎實瀉脾
48 . (中等)己知肝屬木,由于肝合膽,主筋,故膽、筋亦屬于木。這種歸類方法為:(B)
A.取象比類法 D 比較法
B.推演絡(luò)繹法 2.試探法
C 以表知里法
49.(中等)制化是指:(C)
A 五行的遞相資生 D.五行間過度相克
B 五行的遞相克制 E 五行中所不勝的反向克制
C 五行間生克平衡
50.(中等)相侮是指:(E)
A 五行的遞相資生 D.五行間過度相克
B 五行的遞相克制 E 五行中所不勝的反向克制
C 五行間生克平衡
51.(中等)制化是指:(C)
A 五行的遞相資生 D.五行間過度相克
B 五行的遞相克制 E 五行中所不勝的反向克制
C 五行間生克平衡
52.(中等)相侮是指:(E)
A 五行的遞相資生 D.五行間過度相克
B 五行的遞相克制 E 五行中所不勝的反向克制
C 五行間生克平衡
53.(容易)火為木之:(B)
A.母 D.所不勝
B 子 E 我克
C 所勝
54.(容易)金為木之:(D)
A.母 D.所不勝
B 子 E 我克
C 所勝
55.(較難)某一行之氣有余,則:(A)
A 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B.己所不勝悔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c.侮所勝而乘所不勝
D.已所不勝梅之,己所勝乘之 E.母乘其子
56.(較難)某一行之氣不足,則:(B)
A 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B.己所不勝悔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c.侮所勝而乘所不勝
D.已所不勝梅之,己所勝乘之 E.母乘其子
57.(中等)肝旺而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按五行規(guī)律稱為:(B)
A.相克 D.制化
B.相乘 E.母病及子
C 相悔
58,(中等)肝火亢盛而影響肺氣清肅,按五行規(guī)律稱為:(C)
A.相克 D.制化
B.相乘 E.母病及子
C 相悔
59.(中等)患者面色青紫,可診斷為血瘀,此采用的是:(B)
A.比較法 D.試探法
B.演繹法 E.反證法
c. 類比法
60.(中等)患者四肢振顫、抽搐,可診斷為風邪為患,此采用的是:(C)
A.比較法 D.試探法
B.演繹法 E.反證法
c. 類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