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患者自覺脘腹痞塞不通,脹滿難受而無塊狀物可及,應診為( )
A 痞塊
B 痞滿
C 食積
D 積聚
E 癥瘕
362.指出下面哪項是錯誤的治療積聚法則
A 晚期邪深,專攻病邪
B 堅者削之,結者散之
C 善治者當先補虛
D 養(yǎng)正積自除
E
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期大半而止
363.下列哪一項對積與聚無鑒別意義
( )
A 積屬血,聚屬氣
B 積屬臟病,聚屬¸病
C 積的病程長,聚的病程短
D 積為固定不移,聚為聚散無常
E 積的病位在大腹,聚的病位在小腹
364.治療瘀血內(nèi)結積證的主方是( )
A 血府逐瘀湯
B 丹參飲
C 身痛逐瘀湯
D 膈下逐瘀湯
E 旋覆花湯
365.積聚的主要病位在( )
A 脾胃
B 肝脾
C 脾腎
D 肝腎
E 肺肝
366.下列除哪項外均為積聚的發(fā)病Ô因( )
A 情志失調(diào)
B 感受寒濕
C 飲食所傷
D 它病轉移
E 外感濕熱
367.杜某,病由抑郁而起,證見腹部結塊,或左或右,走竄不定,按之略痛,脘脅不舒,噯氣頻頻,便艱納呆,苔薄,脈弦。證屬( )
A 聚證——肝郁氣滯
B 聚證——食滯痰阻
C 積證——氣結血瘀
D 積證——氣郁血阻
E 積證——正虛瘀結
368.趙某,男,34歲。近日腹脹或痛,時有如條狀物聚起在腹部,按之則脹痛更甚,納食減退,大便秘結,舌苔膩,脈弦滑。證屬( )
A 氣滯血阻型積證
B 氣結血瘀型積證
C 肝郁氣滯型聚證
D 食滯痰阻型聚證
E 肝氣挾痰型聚證
369.患者,女,50歲。證見積塊堅硬,疼痛漸重,面色萎黃或黧黑,肌肉瘦削,飲食銳減,舌µ紫,無苔,脈弦細。其治法為( )
A 理氣活血,通絡消積
B 理氣活血,軟堅散結
C 理氣活血,祛瘀軟堅
D 大補氣血,活血化瘀
E 通滯去積,活血化瘀
370.鼓脹的病機是( )
A 氣滯血瘀
B 氣滯血瘀水停
C 氣滯濕阻血瘀
D 氣滯痰凝血瘀
E 氣虛飲停血瘀
371.下列哪項不是鼓脹后期的常見并發(fā)癥( )
A 吐血
B 黃疸
C 昏迷
D 水腫
E 中風
372.治療寒濕困脾鼓脹的主方是( )
A 胃苓湯
B 舟車丸
C 實脾飲
D 附子理中丸
E 六味地黃丸
373.鼓脹的病位在( )
A 肺、脾、腎
B 心、脾、腎
C 肝、脾、腎
D 心、肝、腎
E 心、肺、腎
374.下列哪項除外,均為鼓脹的主要特征( )
A 腹大如鼓
B 四肢枯瘦
C 皮色蒼黃
D 脅下或腹部痞塊
E 下肢水腫
375.鼓脹的主癥是( )
A 全身水腫
B 單腹脹大
C 下肢水腫
D 頭面四肢水腫
E 腹壁青筋暴露
376.哪一項不屬于水腫與鼓脹的鑒別要點( )
A 腫脹部位
B 腫脹的先后順序
C 腫處皮膚的色澤
D 小便通利與否
E 腹壁青筋有無暴露
377.下列除哪項外,均為鼓脹的病理特點( )
A 氣滯
B 血瘀
C 痰凝
D 水停
E 正虛
378.用攻下逐水法治療鼓脹是( )
A 本證初期使用的方法
B 本證末期使用的方法
C 治療本證的唯一方法
D 自始至終都應使用的方法
E 水邪難退,正虛不甚時使用的方法
379.鼓脹病變過程中,可出現(xiàn)下列除哪項以外的病證( )
A 昏迷
B 血證
C 癃閉
D 痰證
E 瘀證
380.鼓脹后期,其證表現(xiàn)為肝腎陰虛時,當禁用( )
A 養(yǎng)陰之品
B 滋陰之品
C 活血之品
D 止血之品
E 峻下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