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一級動力學消除特點描述不符的是( )
正確答案為:E
A.消除速率與血藥濃度成正比
B.血藥濃度的對數(shù)與時間作圖成一直線
C.半衰期恒定
D.是藥物消除的主要類型
E.血藥濃度與時間作圖成一直線
2、典型麻疹一般于發(fā)熱多少天出現(xiàn)皮疹
正確答案為:C
A.1周
B.5~6天
C.3~4天
D.1~2天
E.1天
3、以下藥物主要由CYP2C19代謝的藥物是
正確答案為:B
A.咖啡因
B.奧美拉唑
C.苯妥因
D.環(huán)磷酰胺
E.異環(huán)磷酰胺
4、斑疹傷寒的皮疹多出現(xiàn)于病后
正確答案為:E
A.第1天
B.第2天
C.第3天
D.第4天
E.第5天
5、某些感染后免疫力很鞏固的傳染病常出現(xiàn)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正確答案為:C
A.傳染源的積累
B.傳播途徑的改變
C.易感人群的積累
D.病原體抗原性的變異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變
6、下列傳染病中發(fā)病的季節(jié)性最嚴格的是
正確答案為:C
A.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B.傷寒
C.流行性乙型腦炎
D.細菌性痢疾
E.瘧疾
7、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特征是
正確答案為:A
A.Cmax/MIC和AUC/MIC與殺菌活性,臨床療效密切相關
B.AUC24h/MIC>1000
C.Cmax/MIC>25是抗菌最佳
D.AUC24h/MIC約25~30時抗菌最好
E.T>MIC達給藥前的10~30%抗菌效果最好
8、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可引起()
正確答案為:A
A.向心性肥胖
B.高血鈣
C.低血糖
D.高血鉀
E.磷的排泄減少
9、流腦的細菌學檢查主要包括
正確答案為:C
A.尿樣沉渣、痰培養(yǎng)和血培養(yǎng)
B.腦脊液培養(yǎng)、咽拭子、大便培養(yǎng)
C.腦脊液沉渣、皮膚淤點涂片和血培養(yǎng)
D.血培養(yǎng)、咽拭子、尿沉渣檢查
E.腦脊液培養(yǎng)、痰培養(yǎng)、咽拭子
10、對胎兒聽神經(jīng)有損害的藥物有
正確答案為:B
A.紅霉素
B.慶大霉素
C.阿奇霉素
D.氯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1、廣州患者12月發(fā)病,表現(xiàn)為畏寒、寒戰(zhàn)、高熱、大汗而后緩解,隔日發(fā)作1 次,已一周。血常規(guī):白細胞6.0×109/L,中性粒細胞0.,淋巴細胞0.32, 血色素98g/L,血培養(yǎng)(一);颊咄8月曾往海南旅游10天。最可能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為:B
A.傷寒
B.瘧疾
C.急性血吸蟲病
D.敗血癥
E.結核
12、鉤端螺旋體病應用較大劑量青霉素治療時發(fā)生赫氏反應的機理是
正確答案為:D
A.對青霉素過敏反應
B.輸液中的熱原發(fā)生輸液反應
C.輸液中細菌污染發(fā)生的感染
D.大劑量青霉素殺滅鉤體釋出毒性物質(zhì)對機體的損害作用
E.病情本身較重
13、下列哪個藥物不屬于芳基丙酸類藥物()
正確答案為:B
A.布洛芬
B.美洛昔康
C.酮洛芬
D.氟比洛芬
E.非諾洛芬
14、男,25歲,高熱40℃,伴全身充血性皮疹,乏力,全身酸痛,左腹股溝處見一橢圓形焦痂,4mm大,周圍有紅暈,同側(cè)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對本病有確診依據(jù)的檢查是
正確答案為:B
A.外斐反應
B.病人血作小白鼠腹腔接種分離病原體
C.腫大淋巴結活檢
D.皮疹處皮膚活檢
E.焦痂滲出液作培養(yǎng)
15、下列檢驗中對重型肝炎診斷價值最小的是
正確答案為:A
A.血清ALT
B.血清膽堿酯酶活性明顯降低
C.血清膽固醇明顯降低
D.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明顯異常
E.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
16、格列本脲降血糖的主要作用機制是()
正確答案為:D
A.拮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B.增強肌肉組織的無氧酵解
C.妨礙葡萄糖的腸道吸收
D.刺激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
E.升高血清糖原水平
17、被HBsAg( )血污染的針頭刺傷后,應立即作何處理
正確答案為:C
A.注射干擾素
B.注射乙肝疫苗
C.注射特異高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D.注射丙種球蛋白
E.碘酒消毒
18、感染性按蚊在瘧原蟲生活史中是:
正確答案為:A
A.第一中間宿主
B.第二中間宿主
C.終宿主
D.長期儲存宿主
E.中間宿主
19、5歲患兒,高熱、頭痛、昏迷、抽搐3天于8月20日入院。體查:體溫 40.5℃,脈搏100次/分,深昏迷,呼吸淺表,34次/分,節(jié)律不齊,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頸硬,巴氏征(十)。下列處理哪項是不妥當?shù)?
正確答案為:D
A.快速滴注20%甘露醇
B.靜滴氫化可的松
C.靜滴洛貝林
D.立即腰穿以明確診斷
E.可考慮氣管切開
20、有解除血管痙攣、興奮呼吸中樞、提高竇性心律、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集聚的抗休克藥物為
正確答案為:D
A.多巴胺
B.間羥胺
C.酚妥拉明
D.東莨菪堿
E.異丙腎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