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調(diào)查某地人群乙腦免疫水平,選用哪一方法較為合適.
正確答案為:A
A.補體結(jié)合試驗
B.血凝抑制試驗
C.中和試驗
D.特異性IgM抗體檢查
E.豬感染率調(diào)查
2、下列給藥途徑中,一般來說,吸收最快的是( )
正確答案為:A
A.呼吸道吸入
B.口服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內(nèi)注射
3、關(guān)于敗血癥的病原學檢查,下列哪項錯誤
正確答案為:D
A.應在寒戰(zhàn)、高熱時進行
B.應在抗菌藥物應用前送檢
C.血培養(yǎng)最重要
D.采血量一般為2ml
E.宜多次反復送檢
4、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壓狀態(tài)應選用()
正確答案為:E
A.多巴胺
B.腎上腺素
C.麻黃堿
D.異丙腎上腺素
E.去甲腎上腺素
5、服藥后,進入血液的藥物呈活性的狀態(tài)是
正確答案為:E
A.結(jié)合狀態(tài)
B.復合體狀態(tài)
C.絡合狀態(tài)
D.吸附狀態(tài)
E.游離狀態(tài)
6、治療傷寒的首選藥是
正確答案為:B
A.紅霉素
B.氯霉素
C.四環(huán)素
D.多烯環(huán)素
E.慶大霉素
7、具有利尿降壓作用的藥物()
正確答案為:E
A.可樂定
B.美卡拉明
C.利舍平
D.卡托普利
E.氫氯噻嗪
8、下述抗菌藥物在消除過程中存在肝腸循環(huán),在糞便中排出濃度較高的為
正確答案為:A
A.四環(huán)素
B.青霉素G
C.氨芐青霉素
D.羥氨芐青霉素
E.慶大霉素
9、重型癥肝炎病人用乳果糖治療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為:B
A.減少肝細胞的繼續(xù)壞死
B.減少腸道氨的吸收
C.供給能量
D.增加營養(yǎng)肝臟的物質(zhì)
E.促進肝細胞增生
10、下列關(guān)于噻氯匹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正確答案為:C
A.與血小板膜糖蛋白GP
、
b/
、
a
受體結(jié)合,阻斷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的結(jié)合
B.骨髓抑制常發(fā)生在用藥3個月之后
C.干擾血小板膜糖蛋白GP
、
b/
Ⅲ
a
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結(jié)合,抑制血小板激活
D.口服后2小時即可發(fā)揮作用
E.主要不良反應為誘發(fā)消化性潰瘍
11、藥物濫用所指的藥物是
正確答案為:C
A.診斷用藥
B.醫(yī)療用毒性藥品
C.具有精神活性的藥物
D.抗菌藥物
E.過敏藥物
12、軍團病、彎曲菌腸炎首選藥物是
正確答案為:A
A.紅霉素
B.氯霉素
C.四環(huán)素
D.卡那霉素
E.異煙肼
13、糖皮質(zhì)激素隔日療法的根據(jù)在于
正確答案為:D
A.口服吸收緩慢而安全
B.體內(nèi)代謝滅活緩慢,有效血藥濃度持久
C.與靶細胞受體結(jié)合牢固,作用持久
D.體內(nèi)激素分泌有晝夜規(guī)律,對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的抑制較小
E.不良反應小
14、關(guān)于菌痢的傳染源,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正確答案為:D
A.菌痢的傳染源可為患者和帶菌動物
B.重癥患者排菌量大,為菌痢的主要傳染源
C.輕型患者排菌量少,不是重要傳染源
D.慢性患者及帶菌者如從事飲食、供水工作,有可能引起暴發(fā)流行。
E.蠅、蟑螂等為菌痢的重要傳染源
15、第三代頭孢菌素的特點不包括
正確答案為:A
A.是當前抗菌的一線藥物
B.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
C.對腎損傷較小
D.抗菌譜廣
E.過敏反應率低
16、藥物臨床試驗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于何時起施行
正確答案為:C
A.2003 年 1 月 1 日
B.2003 年 12 月 1 日
C.2003 年 9 月 1 日
D.1998 年 9 月 1 日
E.1998 年 12 月 1 日
17、阿片類藥物依賴者一旦停藥出現(xiàn)的戒斷綜合征,在停藥多久后癥狀達到高峰
正確答案為:A
A.36小時左右
B.12小時左右
C.4小時左右
D.8小時左右
E.停藥后立即達到高峰
18、心絞痛患者長期應用普萘洛爾突然停藥可發(fā)生()
正確答案為:E
A.惡心、嘔吐
B.腹瀉
C.過敏反應
D.心功能不全
E.心絞痛發(fā)作
19、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鈉的血藥濃度明顯升高,這是因為保泰松()
正確答案為:B
A.增加苯妥英鈉的生物利用度
B.減少苯妥英鈉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
C.減少苯妥英鈉的分布
D.增加苯妥英鈉的吸收
E.抑制肝藥酶使苯妥英鈉代謝減少
20、患兒10歲,高熱5天,嗜睡嘔吐三天,抽搐昏迷一天8月5日入院,T40.2°C,P80次/分,Bp18/13kPa(135/100mmHg),神智不清,項強,肢體強直,雙瞳孔不等大,尿潴留,有不潔飲食史,腦脊液壓力300mmH20.Pandy氏反應(±).WBC50/mm的3次方,為盡早確診.最好檢查
正確答案為:B
A.大便常規(guī).培養(yǎng)
B.乙腦特異性IgM
C.乙腦補體結(jié)合試驗
D.乙腦中和抗體試驗
E.乙腦病毒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