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診腫脹
(1)按之凹陷,舉手不能即起者,為水腫。
(2)按之凹陷,舉手即起者,為氣腫。
5.診瘡瘍--局部的涼熱、軟硬,來判斷證之陰陽寒熱。
(1)腫硬不熱者,屬寒證。
(2)腫處烙手而壓痛者,屬熱證。
(3)根盤平塌漫腫者,屬虛證。
(4)根盤收束而隆起者,屬實證。
(5)患處堅硬多無膿;邊硬頂軟者已成膿。
6.診尺膚即觸摸從肘部內(nèi)側(cè)至掌后橫紋處之間的皮膚。依其緩急、滑澀、寒熱,判斷病性。
(1)尺膚熱甚,其脈象洪滑數(shù)盛者多為溫?zé)嶙C。
(2)尺膚涼,而脈象細(xì)小者,多為泄瀉、少氣。
(3)按尺膚陷而不起者,多為風(fēng)水。
(4)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者,多為精血不足,或脾陽虛衰、水飲不化之痰飲病。
(二)按手足
診手足寒溫,判斷陽氣存亡,推測疾病預(yù)后
1.陽虛之證,四肢猶溫,為陽氣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
2.手足俱冷者,為陽虛寒盛,屬寒證。
3.手足俱熱者,多為陽盛熱熾,屬熱證。
4.熱證見手足熱者,屬順候;熱證反見手足逆冷者,屬逆候。
5.手足心與手足背比較,若手足背熱甚者,多為外感發(fā)熱;手足心熱甚者,多為內(nèi)傷發(fā)熱。
6.手心熱與額上熱比較,若額上熱甚于手心熱者為表熱;手心熱甚于額上熱者為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