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軀體四肢
一、頸項:
癭瘤--肝郁氣結痰凝,或水土失調,痰氣搏結
瘰疬--肺腎陰虛,或外感風火時毒,夾痰結于頸部
頸脈搏動--肝陽上亢或血虛重證
頸脈怒張--心血瘀阻,肺氣壅滯或心腎陽衰、水氣凌心
二、四肢:外形、動態(tài)
(一)四肢外形
1.四肢萎縮
2.肢體腫脹
(1)四肢紅腫疼痛者,多為熱壅血瘀所致。
(2)足部或下肢腫脹,甚至兼全身浮腫者,多見于水腫。
(3)下肢腫脹,皮膚粗厚如橡皮者,多見于絲蟲病。
3.膝部腫大
(1)膝部紅腫熱痛,屈伸不利,多見于熱痹,為風濕郁久化熱所致。
(2)膝部腫大而股脛消瘦,稱為“鶴膝風”,多因寒濕久留,氣血虧虛所致。
4.小腿青筋
5.下肢畸形
(1)直立時兩踝并攏而兩膝分離,稱為膝內翻(又稱“O”形腿)。
(2)兩膝并攏而兩踝分離,稱為膝外翻(又稱“X”形腿)。
(3)踝關節(jié)呈固定型內收位,稱足內翻。
(4)踝關節(jié)呈固定型外展位,稱足外翻。
(二)四肢動態(tài)
1.肢體痿廢 指肢體肌肉萎縮,筋脈弛緩,痿廢不用,多見于痿病。常因精津虧虛或濕熱浸淫,筋脈失養(yǎng)所致。若雙下肢痿廢不用者,多見于截癱病人。
2.四肢抽搐 指四肢筋脈攣急與弛張間作,舒縮交替,動作有力。多因肝風內動。
3.手足拘急 指手足筋肉攣急不舒,屈伸不利,多因寒邪凝滯,或氣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4.手足顫動 指雙手或下肢顫抖,或振搖不定,不能自主。多由血虛筋脈失養(yǎng),或飲酒過度所致。
5.手足蠕動 指手足時時掣動,動作弛緩無力,如蟲之蠕行。多為陰虛動風所致。
6.揚手擲足 指熱病中,神志昏迷,手足躁動不寧,是熱擾心神所致。
7.循衣摸床,撮空理線 指重病神識不清,病人不自主地伸手撫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時分時合,為病重失神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