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淺靜脈炎
病因
多由濕熱蘊結、寒濕凝滯、痰濁瘀阻、脾虛失運、外傷血脈等因素致使氣血運行不暢,留滯脈中而發(fā)病。
病機
外由濕邪為患,與熱而蘊結,與寒而凝滯,與內濕相合,困脾而生痰,是病之標
經脈受損,氣血不暢,絡道瘀阻,是病之本。
血栓性淺靜脈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筋瘤后期,部位以四肢多見(尤其多見于下肢),其次為胸腹壁。
1.初期(急性期):在筋脈徑路上出現條索狀柱,患處疼痛,皮膚發(fā)紅,觸之較硬,捫之發(fā)熱,按壓疼痛明顯,一般無全身癥狀。
2.后期(慢性期):患處遺有條索狀物,色黃褐,按之如弓弦,有按壓痛,或結節(jié)破潰后形成臁瘡。
血栓性淺靜脈炎內治法
|
濕熱瘀阻證 |
血瘀濕阻證 |
肝郁蘊結證 |
表現 |
患肢腫脹發(fā)熱,皮膚紅腫脹痛,喜冷惡熱,或有條索狀物,或微惡寒發(fā)熱 |
患肢腫脹疼痛,皮色紫紅,活動后更甚,小腿部擠壓刺痛,或見條索狀物,按之柔韌或似弓弦 |
胸腹壁有條索狀物,固定不移,刺痛,脹痛或牽扯痛,伴胸悶,噯氣 |
舌脈 |
苔黃膩或厚膩,脈滑數 |
舌有瘀斑瘀點,脈沉細或沉澀 |
舌淡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脈弦或弦澀 |
治法 |
清熱利濕,解毒通絡 |
活血化瘀,行氣散結 |
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
用方 |
二妙散合茵陳赤豆湯 |
活血通脈湯 |
柴胡清肝湯,或復元活血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