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咬皮炎
概念與特點
1.概念:被致病蟲類叮咬,接觸其毒液或蟲體的毒毛而引起的一種皮炎。常見的致病害蟲有:蠓,螨,隱翅蟲,刺毛蟲,跳蚤,虱,臭蟲,蜂。
2.特點:皮膚呈丘疹樣風團,上有針尖大小的瘀點,丘疹或水皰,散在分布。
蟲咬皮炎的內(nèi)治
熱毒蘊結(jié)證
證候:皮疹較多,成片紅腫,水皰較大,瘀斑明顯,皮疹附近臖核腫大;伴畏寒,發(fā)熱,頭痛,惡心,胸悶;舌紅,苔黃,脈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地膚子、白鮮皮、紫荊皮
蟲咬皮炎的外治
初起紅斑、丘疹、風團等皮損,用1%薄荷三黃洗劑(即三黃洗劑加薄荷腦1g)外搽。發(fā)生于毛發(fā)處者,剃毛后外搽50%百部酊殺蟲止癢。
感染邪毒,水皰破后糜爛紅腫者,可用馬齒莧煎湯濕敷,再用青黛散油劑涂搽;或外用顛倒散洗劑外搽。
松毛蟲、桑毛蟲皮炎可用橡皮膏黏去毛刺,外涂5%碘酒。
蜂螫皮炎應先拔去毒刺,火罐吸出毒汁,消毒后外用紫金錠磨水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