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聞診
細目一 聽聲音
喑啞與失音
新病 |
金實不鳴 |
外感風(fēng)寒、風(fēng)熱襲肺、痰濕蘊肺 |
久病 |
金破不鳴 |
肺腎精氣內(nèi)傷、陰虛火旺 |
譫語與鄭聲
名稱 |
臨床表現(xiàn) |
臨床意義 |
譫語 |
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 |
熱擾心神 |
鄭聲 |
神識不清,語言重復(fù),時斷時續(xù),語聲低弱模糊 |
臟氣衰竭心神散亂 |
獨語與錯語
名稱 |
臨床表現(xiàn) |
臨床意義 |
獨語 |
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語止,首尾不續(xù) |
心氣虛弱/氣郁痰阻 |
錯語 |
神識清楚而語言時有錯亂,語后自知言錯 |
虛證:心氣虛弱,神氣不足; |
狂言與言謇
名稱 |
臨床表現(xiàn) |
臨床意義 |
狂言 |
精神錯亂,語無倫次,狂叫罵詈 |
痰火擾神 |
言謇 |
神志清楚、思維正常而吐字困難,或吐字不清 |
每與舌強并見,多因風(fēng)痰阻絡(luò)所致,為中風(fēng)之先兆或后遺癥 |
神志不清楚——譫語、鄭聲、獨語、狂言
神志清楚——錯語、言謇
咳嗽
根據(jù)咳聲及痰判斷寒熱虛實
寒痰濕濁 |
重濁沉悶 |
痰白清稀 |
肺氣虛損 |
輕清低微 |
|
熱邪犯肺 |
咳聲不揚 |
痰稠色黃,不易咯出 |
痰濕阻肺 |
咳有痰聲 |
痰多易咯 |
燥邪犯肺或陰虛肺燥 |
干咳 |
無痰或少痰 |
咳嗽——百日咳及白喉
百日咳(頓咳) |
咳聲短促,連續(xù)不斷,咳后有雞鳴樣回聲 |
風(fēng)邪與痰熱博結(jié) |
白喉 |
咳聲如犬吠,伴有聲音嘶啞,吸氣困難 |
肺腎陰虛,疫毒攻喉 |
喘與哮
喘 |
呼吸困難、急迫,張口抬肩,甚至鼻翼扇動,難以平臥 |
哮 |
呼吸急促似喘,喉間有哮鳴音 |
喘——實喘與虛喘
名稱 |
起病 |
呼吸 |
氣息 |
吸呼 |
病位 |
實喘 |
發(fā)作急驟 |
呼吸深長 |
息粗聲高 |
呼出為快 |
肺 |
虛喘 |
病勢緩慢 |
呼吸短淺 |
息微聲低 |
深吸為快 |
肺腎 |
嘔吐——胃氣上逆
嘔吐
虛寒 |
吐勢徐緩,聲音微弱,嘔吐物清稀者 |
實熱 |
吐勢較猛,聲音壯厲,嘔吐出黏稠黃水 |
熱擾神明 |
嘔吐呈噴射狀 |
食滯胃脘 |
嘔吐酸腐味的食糜 |
脾胃陽虛 |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水逆 |
口干欲飲,飲后則吐 |
噯氣——胃氣上逆——古稱“噫”
宿食內(nèi)停 |
噯氣酸腐,兼脘腹脹滿 |
肝氣犯胃 |
噯氣頻作而響亮,噯氣后脘腹脹減,噯氣發(fā)作因情志變化而增減 |
寒邪犯胃 |
噯氣頻作,兼脘腹冷痛,得溫癥減 |
胃虛氣逆 |
噯聲低沉斷續(xù),無酸腐氣味,兼見納呆食少 |
呃逆——胃氣上逆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聲低氣怯無力——胃氣
衰敗
太息——肝氣不舒
長吁或短嘆聲音
嘔吐、呃逆、噯氣——胃氣上逆
細目二 嗅氣味
口氣
食積胃腸 |
口氣酸臭,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 |
胃熱 |
口氣臭穢 |
內(nèi)有潰腐膿瘍 |
口氣腐臭,或兼咳吐膿血 |
牙疳 |
口氣臭穢難聞,牙齦腐爛 |
排泄物——二便、經(jīng)血、帶下
大便 |
腸有郁熱 |
便酸臭難聞 |
脾胃虛寒 |
大便溏泄而腥 | |
傷食 |
大便泄瀉臭如敗卵,或夾有未消化食物,矢氣酸臭 | |
小便 |
膀胱濕熱 |
小便黃赤混濁,有臊臭味 |
消渴病 |
尿甜并散發(fā)爛蘋果樣氣味 | |
經(jīng)血 |
熱證 |
婦女經(jīng)血臭穢 |
寒證 |
經(jīng)血氣腥 | |
帶下 |
濕熱 |
婦女帶下臭穢而黃稠 |
寒濕 |
帶下腥而清稀 | |
癌癥 |
帶下奇臭而色雜 |
病室氣味
病室臭氣觸人——瘟疫類疾病
病室有血腥味——多患失血
病室散有腐臭氣——多患潰腐瘡瘍
病室尸臭——臟腑衰敗
病室尿臊氣(氨氣味)——腎衰
病室有爛蘋果樣氣味(酮體氣味)——消渴并發(fā)癥患者,屬危重病癥
病室有蒜臭氣味——有機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