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陰陽學(xué)說
一、事物的陰陽屬性
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主要表現(xiàn)(包括)以下二個方面:
1. 陰陽屬性互相轉(zhuǎn)化(可轉(zhuǎn)化性)
2. 陰陽之間無限可分性,復(fù)有陰陽:
例如:上午:陽中之陽 下午:陽中之陰
前半夜:陰中之陰 后半夜:陰中之陽
可分性:1、晝夜分陰陽 2、五臟分陰陽 3、四季分陰陽
二、臟腑形體分陰陽
心屬陽中之陽 肺屬陽中之陰 肝屬陰中之陽
腎屬陰中之陰 脾屬陰中之至陰
三、陰陽學(xué)說的基本內(nèi)容
陰陽的對立制約 如:有勝、鎮(zhèn)之類的就是對立
陰陽的互根互用
陰陽的相互轉(zhuǎn)化 如:寒極生熱
陰陽的交感互藏是陰陽相互轉(zhuǎn)化的內(nèi)在根據(jù)
互根互用是陰陽相互轉(zhuǎn)化的內(nèi)在根據(jù),消長平衡是轉(zhuǎn)化得以發(fā)生的前提。
相互轉(zhuǎn)化的條件是:物極必反
浮、數(shù)、大、洪、滑為陽
確定治療原則---調(diào)整陰陽為總則
陰陽偏盛----損其有余:1、陰偏盛---寒者熱之 2、陽偏盛----熱者寒之
陰陽偏衰----補其不足:1、陰偏衰---滋陰制陽---陽病治陰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2、陽偏衰---扶陽抑陰----陰病治陽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壯水=補水(水為陰) =陰虛=補陰=陽病治陰 治什么什么虛
益火=補陽(火為陽) =陽虛=補陽= 陰病治陽
陰中求陽 陽中求陰 求什么什么虛
四、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及其運動變化。
四、五行的特性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事物屬性五行歸類表 必考
自 然 界 |
五 行 |
人 體 | ||||||||||||||||
五音 |
五味 |
五化 |
五色 |
五氣 |
五方 |
五季 |
五臟 |
五腑 |
五官 |
形體 |
情志 |
五聲 |
變動 |
五神 |
五液 |
五華 |
五脈 | |
角 |
酸 |
生 |
青 |
風 |
東 |
春 |
木 |
肝 |
膽 |
目 |
筋 |
怒 |
呼 |
握 |
魂 |
淚 |
爪 |
弦 |
徵 |
苦 |
長 |
赤 |
暑 |
南 |
夏 |
火 |
心 |
小腸 |
舌 |
脈 |
喜 |
笑 |
憂 |
神 |
汗 |
面 |
洪 |
宮 |
甘 |
化 |
黃 |
濕 |
中 |
長夏 |
土 |
脾 |
胃 |
口 |
肉 |
思 |
歌 |
噦 |
意 |
涎 |
唇 |
緩 |
商 |
辛 |
收 |
白 |
燥 |
西 |
秋 |
金 |
肺 |
大腸 |
鼻 |
皮 |
悲 |
哭 |
咳 |
魄 |
涕 |
毛 |
浮 |
羽 |
咸 |
藏 |
黑 |
寒 |
北 |
冬 |
水 |
腎 |
膀胱 |
耳 |
骨 |
恐 |
呻 |
栗 |
志 |
唾 |
發(fā) |
沉 |
五、
六、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七、五行乘侮
五行相乘:過度克制,是相乘。
五行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向制約和克制。
五行相侮的次序:木侮金(肺),金侮火(心),火侮水(腎),水侮土(脾),土侮木(肝)
八、確定治法
以相生規(guī)律確定治法:“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以相克規(guī)律確定治法:抑強扶弱
九、指導(dǎo)情志疾病的治療 必考
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