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霍亂
最重點是什么?
1.診斷及確診依據(jù)
2.補液療法及病原治療
一、病原學
根據(jù)菌體O抗原不同,霍亂弧菌分為三群
O1群霍亂弧菌 |
包括古典生物型及埃爾托生物型 |
非O1群霍亂弧菌 |
鞭毛抗原與O1群相同,而O抗原不同。O2~O138,92年發(fā)現(xiàn)新血清型,命名為O139霍亂弧菌。 |
不典型O1群霍亂弧菌 |
可被多價O1群血清所凝集,但在體內(nèi)外均不產(chǎn)生腸毒素,沒有致病性。 |
O1群霍亂弧菌和O139霍亂弧菌異同點
|
內(nèi)、外毒素(霍亂腸毒素) |
引起霍亂流行 |
莢膜和芽胞 |
菌血癥 |
O1群霍亂弧菌 |
有 |
可以 |
無 |
無 |
O139霍亂弧菌 |
有 |
可以 |
有 |
有 |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 患者及帶菌者。
2.傳播途徑: 經(jīng)口感染。 水源污染常引起流行,甚至暴發(fā)流行。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多為隱性感染(約占75%)。
4.流行季節(jié):我國夏秋季節(jié)為流行高峰季節(jié)。
三、發(fā)病機制
霍亂弧菌產(chǎn)生霍亂腸毒素,與腸黏膜上皮細胞受體結合,使細胞分泌功能增強,大量分泌水及電解質,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酸中毒。
病理變化為嚴重脫水,臟器實質性損害不重 。
四、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1~3日,短者數(shù)小時,最長7日; 急性起病,嬰幼兒及重癥潛伏期短。
病程分三期。
1.瀉吐期
劇烈腹瀉 米泔水樣,數(shù)次、十數(shù)次、無法計數(shù)/日
無發(fā)熱(兒童可有)、腹痛、里急后重。
噴射性嘔吐
為胃內(nèi)容物或米泔水樣。
2.脫水虛脫期
周圍循環(huán)衰竭
少尿、尿閉出現(xiàn)腎衰竭
電解質紊亂
低鈉、低鉀、代謝性酸中毒
3.反應期(恢復期)
癥狀消失
發(fā)熱
循環(huán)改善,毒素被吸收
五、診斷及確診依據(jù)
1.確定診斷
(1)有典型的癥狀,細菌培養(yǎng)陽性。
(2)流行區(qū)人群,癥狀典型,培養(yǎng)陰性,但血清抗體測定呈4倍增高者(雙份血清)。
2.疑似診斷
(1)流行期間有密切接觸史的吐瀉患者。
(2)癥狀典型,細菌培養(yǎng)尚未出結果。
(3)動力(+)、制動(+)。
六、治療
1.補液療法:早期、足量、快速地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
(1)口服補液:適用于輕、中型及重型經(jīng)過靜脈補液休克已糾正的患者。
(2)靜脈補液:應掌握先快后慢、先鹽后糖、見尿補鉀及適時補堿的原則 。如快速補液30分鐘后血壓不回升,應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血管活性藥。補液同時糾正酸中毒,補充鉀鹽。
2.病原治療(抗菌治療):喹諾酮類、復方新諾明、強力霉素等
【習題】
1.典型霍亂患者,發(fā)病后最先出現(xiàn)的常見癥狀是 C
A.畏寒、發(fā)熱
B.聲嘶
C.劇烈腹瀉,繼之嘔吐
D.腹部絞痛
E.腓腸肌痙攣
2.霍亂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質是 A
A.霍亂腸毒素
B.霍亂內(nèi)毒素
C.腺苷酸環(huán)化酶
D.透明質酸酶
E.蛋白水解酶
3.不屬于霍亂患者瀉吐期的臨床特點的是 B
A.多數(shù)以劇烈腹瀉開始,繼以嘔吐
B.多數(shù)腹瀉伴有里急后重
C.排便每日數(shù)次至l0數(shù)次或無法計數(shù)
D.糞便以黃水便或清水便為多
E.糞便有魚腥味,鏡檢無膿細胞
4.霍亂病嚴重腓腸肌和腹肌痙攣的最主要的治療是 D
A.補磷
B.補氯
C.補鎂
D.補鈉
E.補鉀
5.確診霍亂的主要依據(jù) E
A.無痛性腹瀉
B.“米泔水”樣瀉吐物
C.痛性肌肉痙攣
D.霍亂血清凝集反應
E.吐瀉物檢查霍亂弧菌
6.霍亂與其他細菌引起的腹瀉,最主要的鑒別點 E
A.流行病學史
B.有無腹痛及里急后重
C.有無“米泔水”樣糞便
D.有無嚴重的脫水表現(xiàn)
E.細菌學檢查結果
7.男性,28歲,因江水泛濫,飲用江水,突然出現(xiàn)劇烈腹瀉,隨后嘔吐,由水樣物轉為“米泔水”樣物,最可能的診斷是 E
A.金葡菌胃腸炎
B.急性細菌性痢疾
C.大腸桿菌性腸炎
D.病毒性腸炎
E.霍亂
8.35歲女性。因劇烈嘔吐和腹瀉水樣物1天入院,查BP 80/50mmHg,P 100次/分,腹部無壓痛。心肺正常。首先需要處置的是 D
A.做血、便常規(guī)檢查,以明確診斷
B.應用血管收縮劑
C.抗生素應用
D.補充液體
E.以上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