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
細目一:陰陽學說的概念
1、陰陽和陰陽學說的含義:
陰陽: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含有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內(nèi)涵。
陰陽學說:運用陰陽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來說明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
2、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絕對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屬陰或屬陽的不可變性,即不可反稱性。
相對性,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細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1、陰陽對立制約:其意義是維持陰陽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平衡。
對立:事物的陰陽屬性相反。
制約:陰陽之間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2、陰陽互根互用
互根: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
互用:陰陽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為用。
3、陰陽交感互藏
交感:是指陰陽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相互發(fā)生作用。
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4、陰陽消長:陰陽互為消長;陰陽皆消皆長。
5、陰陽轉化:陰與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細目三:陰陽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1、在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的應用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A、陰陽偏勝(盛)
陽勝則熱——實熱、高熱、大汗出
陽偏勝
陽勝則陰病——口渴、尿短赤
陰勝則寒——實寒、畏寒肢冷
陰偏盛
陰生則陽病——溲稀便溏
B、陰陽偏勝
陰偏衰:陰虛則熱——虛熱、低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
陽偏衰:陽虛則寒——虛寒、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溲清稀便溏
C、陰陽互損
陰損及陽:陰虛導致陽虛,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陽損及陰:陽虛導致陰虛,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