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辨證論治:各型主要證候、治法及代表方劑
證侯分型
證型 |
婦科特征(帶下) |
全身癥狀 |
舌脈 | ||||
量 |
色 |
質(zhì) |
臭氣 |
舌象 |
脈象 | ||
脾虛證 |
多 |
白或淡黃 |
稀或粘稠 |
無 |
面色 白或萎黃,四肢倦怠,納少便溏,或四肢浮腫 |
舌淡胖,苔白或膩 |
細(xì)緩 |
腎陽虛證 |
多 |
清冷無色 |
稀 |
無 |
腰膝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晦暗,小便清長,夜尿頻多,大便溏薄 |
舌淡苔潤白 |
沉遲 |
陰虛夾濕證 |
多或少 |
赤白 |
黏稠 |
有 |
陰部灼熱感,瘙癢,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咽干口燥,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或烘熱汗出 |
舌瘦紅,苔少或膩 |
細(xì)數(shù) |
濕熱下注證 |
多 |
黃 |
黏膩 |
有 |
外陰瘙癢,小腹作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小便短赤 |
舌紅苔黃厚膩 |
滑數(shù) |
熱毒蘊(yùn)結(jié)證 |
多 |
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 |
黏膩或如膿 |
臭穢 |
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結(jié) |
舌紅苔黃干 |
洪數(shù) |
治法方劑
證型 |
治法 |
主方 |
藥物組成 |
脾虛證 |
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
完帶湯 |
略 |
腎陽虛證 |
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
內(nèi)補(bǔ)丸 |
略 |
陰虛夾濕證 |
滋腎益陰,清利濕熱 |
知柏地黃丸 |
略 |
濕熱下注證 |
清熱利濕,兼解毒殺蟲 |
止帶方 |
略 |
熱毒蘊(yùn)結(jié)證 |
清熱解毒 |
五味消毒飲加敗醬草、魚腥草、土茯苓、薏苡仁 |
略 |
【A2型題】
1.患者,女,48歲。平時白帶量多,終日不斷,質(zhì)稀清冷,腰膝酸冷,小腹發(fā)涼,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淡苔薄白,脈沉遲。治療應(yīng)首選( )
A.完帶湯 B.金匱腎氣丸 C.內(nèi)補(bǔ)丸 D.止帶方 E.易黃湯
『正確答案』C
2.患者,女,40歲。月經(jīng)規(guī)律,平時帶下量多、色黃白、有臭氣,納呆,大便黏膩不爽,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其證候是( )
A.脾虛 B.腎陽虛 C.腎陰虛 D.濕熱 E.熱毒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