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jié) 經行泄瀉
要點:
1.經行泄瀉的定義
每值行經之際,或行經前后,出現(xiàn)大便者溏薄,甚或水瀉,日解數(shù)次,經凈自止者,稱經行泄瀉,又稱“經來泄瀉”“經行而瀉”。
2.病因病機
3.辨證論治:各型主要征候、治法及代表方劑
證侯分型
證型 |
婦科特點 |
全身癥狀 |
舌脈 | |
舌象 |
脈象 | |||
脾虛證 |
月經前后或正值經期,大便溏泄,經行量多,色淡質薄 |
脘腹脹滿,神疲肢軟,或面浮肢腫 |
舌淡紅苔白 |
脈濡緩 |
腎虛證 |
經行或經后,大便泄瀉,或五更泄瀉,經色淡,質清稀 |
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 |
舌淡苔白 |
脈沉遲 |
治法代表方劑
證型 |
治法 |
主方 |
藥物組成 |
脾虛證 |
健脾滲濕,理氣調經 |
參苓白術散 |
|
腎虛證 |
溫陽補腎,健脾止瀉 |
健固湯合四神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