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 經間期出血
要點:
1.經間期出血的定義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之間氤氳之時,發(fā)生周期性出血者,稱為“經間期出血”。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長,血量增多,不及時治療,進一步發(fā)展可致崩漏。
2.應與經間期出血鑒別的疾病
疾病 |
出血時間 |
血量 |
月經周期 |
伴隨癥狀 |
經間期出血 |
兩次月經之間,周期性出血 |
少 |
正常 |
基礎體溫測定提示出血發(fā)生在低高溫交替時 |
月經先期 |
非經間期,但偶有落在經間期的 |
正;蚨嗷蛏 |
提前 |
基礎體溫測定提示出血發(fā)生在體溫由高相下降呈低溫 |
月經過少 |
每次月經來潮時 |
少 |
正常 |
甚或點滴而下 |
赤帶 |
不定時,持續(xù)時間長 |
少 |
無周期性 |
反復發(fā)作,可有接觸性出血,婦檢可見宮頸糜爛、贅生物和子宮、附件壓痛明顯 |
3.病因病機
(1)腎陰虛:素體陰虛,房勞多產,腎中精血虧損,陰虛內熱,熱伏沖任,于氤氳之時,陽氣內動,陽氣乘陰,迫血妄行,因而出血;血出之后,陽氣外泄,陰陽又趨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2)濕熱:外感濕熱之邪,或情志所傷,肝郁犯脾,水濕內生,濕熱互結,蘊于沖任,于氤氳之時,陽氣內動,引起濕熱,迫血妄行,遂致出血;濕熱隨經血外泄,沖任復寧,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
(3)血瘀:經期產后,余血內留,離經之血內蓄為瘀,或情志內傷,氣郁血結,久而成瘀,瘀阻沖任,于氤氳之時,陽氣內動,引動瘀血,血不循經,遂致出血;瘀隨血泄,沖任暫寧,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