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補陰藥
第一節(jié) 南沙參、北沙參
南沙參(甘、微苦,微寒)、北沙參(甘,微寒)(均一類):
相同:⑴歸肺、胃經(jīng)。清熱養(yǎng)陰生津之品。肺胃陰傷有熱每用。
⑵清肺養(yǎng)陰
1.肺熱咳嗽-貝母、瓜蔞、黃芩、地骨皮。
2.肺燥咳嗽-桑葉、杏仁、麥冬。
3.陰虛勞嗽-地骨皮、天冬、麥冬、知母、貝母。
、丘B(yǎng)胃生津,治療胃陰虛證(津傷口渴)
1.熱病傷陰-鮮生地、鮮石斛。
2.久病傷陰-石斛、玉竹。
、绕⑽柑摵灰擞。
異:
南沙參:
、潘幱脷v史久,漢代《本經(jīng)》記載源于桔?。
、萍嫖⒖啵钐狄鏆,最善治燥咳、痰黏、熱咳痰黃。
、侵瓮飧锌人蕴迭S。
、确崔继J。
北沙參:
、潘幱脷v史短,首見于明代《匯言》倪珠謨,古代本草很少記載。源于傘形科。
⑵滋陰力強,多用于肺胃陰傷較重兼熱者。
、羌嬷胃文I陰虛。
附:鮮沙參:即南沙參之新鮮者,清熱生津力較干品強。
用量:10~15g,風(fēng)寒咳嗽均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