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白術(shù)
白術(shù)(一類):菊科,甘、苦,溫。歸脾、胃經(jīng)!把a、固、安、燥、利”。
(補虛/補氣健脾[安胎 ]/固表止汗)
1.甘苦溫燥:祛邪 燥濕、利濕 祛除體內(nèi)多余的水濕之邪
2.補瀉兼施:邪,而非通利大便
※生炒用性能小有差別,炒后補虛力強(qiáng),生用祛邪力強(qiáng),大量生用通大便。
功能:補氣健脾:脾胃氣虛-人參、茯苓、甘草、白術(shù)(補氣健脾基本方-四君子湯)
燥濕利水:脾虛夾濕-薏苡仁、砂仁、陳皮
心脾兩虛-人參、當(dāng)歸、黃芪、龍眼肉
氣虛水腫-黃芪、茯苓、豬苓
陽虛水腫-附子、茯苓
痰飲眩暈心悸-半夏、天麻、白術(shù)、茯苓、生姜、澤瀉
濕濁帶下-蒼術(shù)、山藥、陳皮
固表止汗:氣虛自汗(表虛夾風(fēng))-玉屏風(fēng)散
白術(shù)燥濕傷陰,故不能治療陰虛盜汗
安胎:氣虛胎動不安,有熱者配伍黃芩
此外,生用大量可通利大便,治療脾虛便秘。白術(shù)90g,熟地30g,升麻3g。
消渴證(脾虛夾濕)
用量:3~10g,通便30~90g。
注意:補氣健脾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燥濕利水、安胎宜生用。
陰虛津虧者不宜用。
※對比
白術(shù):補、健、固、安、燥、利
蒼術(shù):燥、散、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