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芳香化濕藥
一、含義:凡氣味芳香,化濕運脾作用的藥。
二、性能主治:芳香,辛,多溫,個別平,辛香溫燥,疏暢氣機,芳化濕濁,理氣,開胃,除脹滿,止嘔和中,化濕理氣而健脾,非補虛而健脾,兼解表、風、解暑、化痰。
適應(yīng)證:濕濁中阻-口甜、淡,多涎,困脾,呆胃,脈滑濡,苔白膩;濕溫暑濕,表證夾濕,風濕痹證,濕濁帶下。
三、使用注意:
1. 注意選擇配伍;
2. 入湯劑當后下;
3. 多耗氣傷陰,氣虛津虧者慎用。
第一節(jié) 蒼
蒼(一類):菊科,茅山蒼,道地藥材,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
功能:燥濕健脾:濕阻脾胃-陳皮、厚樸、平胃散
有寒者-砂仁、生姜、白豆蔻
濕濁帶下-白、陳皮、山藥
水腫痰飲-茯苓、豬苓、澤瀉
風寒濕:表證夾濕:風寒夾濕-防風、荊芥、紫蘇
風熱夾濕-金銀花、連翹、桑葉、菊花
風濕痹痛:寒痹-羌活、獨活、防風、威靈仙
熱痹-黃柏
濕疹:腳氣浮腫-黃柏+蒼
發(fā)汗解表
另:治省目(夜盲證):動物肝臟+蒼。
凡濕邪致病無論表里內(nèi)外寒熱皆宜。
、趴勺隹諝庀緞狈x疫氣-艾葉、雄黃、冰片
、平芯可n可降血糖。
用量:3~10g。解表風多生用,燥濕健脾多米泔水(淘米水),炙緩解蒼燥性,陰虛內(nèi)熱、氣虛多汗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