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藤(三類):
、 性平,歸肝腎經(jīng),力較強。
、 兼利水,治水腫尿少、腳氣浮腫。
老鸛草(二類):
、 性平偏涼,歸肝腎經(jīng),力較強。
、 兼活血化瘀。
、 解毒止痢,熱毒、濕熱瀉痢。
穿山龍(三類):
、 性平偏涼,歸肝肺經(jīng),長于舒筋,力較強,多用于頑、久痹。
、 兼活血,經(jīng)閉、瘡腫、乳汁不下、跌打損傷。
、 痰止咳。
鉆地楓(三類):
⑴ 性涼,力弱于靈仙,善治熱痹,兼治寒痹。
、 兼活血,治跌打腫痛。
臭梧桐(三類):
、 性涼,有小毒,善治熱痹,兼治寒痹。
⑵ 兼平肝陽、降血壓。薟草+臭梧桐(固定)
⑶ 抗瘧,治瘧疾寒熱。
、 外洗治風疹瘙癢。
、 胃氣上逆者慎用。
薟草(二類):
⑴ 寒,歸肝腎經(jīng),力平和,善筋骨間風濕,治各種痹證兼熱者最益。
、 清熱解毒,癰腫瘡毒、風疹瘙癢。
⑶ 降血壓。治高血壓、肝陽上亢。
、 宜大量久服。
雷公藤(二類):
、 寒,毒大力強,治頑痹。
、 活血、消腫、攻毒、殺蟲,治瘡腫,麻風,頑癬,癌腫。
⑶ 孕婦忌服,患心、肝、腎器質性病變、白細胞減少者不宜用,外服不可超過半小時。
、 宜久煎去毒或提取多苷。
2. 木瓜(一類):酸溫,歸肝、脾經(jīng),酸而不斂濕邪,溫不燥烈傷陰,長于濕。
功能:平肝舒筋:濕痹、關節(jié)酸重痛、麻木無力
濕和中:血痹肢麻、拘攣,足膝腫痛,腳氣,吐瀉轉筋
生津開胃:胃津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烏梅、山楂、麥芽
用量:3~10g,腎陰虛、腰膝酸痛、胃酸過多、食積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