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清熱燥濕藥
【性味】:味苦,性寒
【功用】:
1、均能清熱燥濕,-用治濕熱證。
2、多兼能清熱瀉火解毒-治火毒證。
【使用注意】:苦寒多能傷胃陽,苦能傷陰,故脾胃虛寒、津液虧損者應(yīng)慎用。
黃芩(根)VS黃連(根莖)VS黃柏(樹皮)
質(zhì)堅,色黃者佳 質(zhì)堅,色黃者佳 皮厚,鮮黃者佳
【性味】:苦寒,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功用】:濕熱證 (如濕熱瀉痢、黃疸)
氣分實熱證(如壯熱煩渴)
熱毒諸癥(如瘡瘍腫毒)
黃芩:
(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
(2)善清中上焦?jié)駸屺D―多用治暑溫,濕溫及胃腸濕熱證(枯芩多清上,條芩(子芩)多清胃腸濕熱)
(3)善清上焦熱及肺火(枯芩、片芩體輕達(dá)上,善清肺經(jīng)之火;酒炒其性上行善清上焦之火):――治肺熱咳嗽多用。兼解少陽熱,用于邪在少陽往來寒熱。
也用于咽喉腫痛,上焦熱盛的壯熱煩渴
(4)涼血止血(黃芩炭,炒炭存性)――用治血熱出血。
(5)清熱安胎――用治胎熱不安。
用法: 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炒。
枯芩善清肺,條芩善清大腸、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