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
【藥性】:辛、甘,微溫。
【功用】:風解表、祛風止癢、勝濕止痛、風止痙。
1.風解表,用治:外感表證。
(1)風寒表證:荊防敗毒散;
(2)外感風濕:羌活勝濕湯;
(3)風熱表證:配伍薄荷、蟬蛻、連翹等;
(4)風熱壅盛,表里俱實:防風通圣散;
(5)衛(wèi)氣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者:玉屏風散;
2.祛風止癢,用治:風疹瘙癢?芍委煻喾N皮膚病,尤以風邪所致之癮疹瘙癢較常用。
(1)風寒者,配伍發(fā)散風寒藥麻黃等;
(2)風熱者,配伍疏散風熱的薄荷等;
(3)濕熱者,配伍清熱除濕的土茯苓;
(4)血虛風燥者,配伍養(yǎng)血的當歸等;
(5)兼里實熱結者,配伍瀉下通便、清熱瀉火藥:防風通圣散。
3.勝濕止痛,用治:風濕痹痛。
(1)風寒濕痹:蠲痹湯
(2)風寒濕邪郁而化熱,成熱痹:配伍薏苡仁、地龍、烏梢蛇等藥。
4.風止痙,用治:破傷風證。
風毒內侵,引動內風而致的破傷風證:玉真散。
5.疏肝理脾(+升清燥濕之性),用治:
(1)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所致的泄瀉:升陽益胃湯;
(2)土虛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瀉而痛:痛瀉要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藥性偏溫,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羌活
【藥性】:辛、苦,溫。
【功用】:發(fā)散風寒、勝濕止痛、風寒、風濕所致的頭風痛
1.發(fā)散風寒,用治: 風寒表證。
(1)外感風寒夾濕,尤為適宜:九味羌活湯;
(2)風濕在表,一身盡痛者:羌活勝濕湯;
2.勝濕止痛,用治:風寒濕痹。
(1)善入足太陽膀胱經,以除頭項肩背之痛見長,故上半身風寒濕痹、肩背肢節(jié)疼痛者尤為多用:蠲痹湯
(2)風寒、風濕所致的頭風痛:羌活芎藁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血虧虛者慎用。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
藁本
【藥性】:辛,溫。
【功用】:風散寒、勝濕止痛。
1.風散寒,用治:風寒表證,巔頂疼痛。
太陽風寒,循經上犯,見頭痛、巔頂痛甚者:
與羌活、蒼術、川芎等祛風濕、止痛藥同用;
2.勝濕止痛,用治:風寒濕痹。
風濕相搏,一身盡痛:羌活勝濕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香燥,凡陰血虧虛、肝陽上亢、火熱內盛之頭痛者忌服。
白芷
【藥性】辛,溫。
【功用】:風散寒、止痛、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1.風散寒,用治:風寒表證。
(1)以止痛、通鼻竅見長;
(2)外感風寒,頭身疼痛,鼻塞流涕:九味羌活湯
2.止痛,用治:多種疼痛證。
(1)長于止痛,且善入足陽明胃經,故陽明經頭額痛以及牙齦腫痛尤為多用。
(2)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癥:
外感風寒者:單用即都梁丸或川芎茶調散;
外感風熱者:配伍疏散風熱的薄荷等。
(3)風冷牙痛:配伍祛風止痛藥,一捻金散;
(4)風熱牙痛,配伍散風清熱的石膏等藥。
(5)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者:配伍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蒼術、草烏、川芎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