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政策大綱 >> 2021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經(jīng)典》考試大綱

2021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經(jīng)典》考試大綱

來源:考試網(wǎng)   2020-12-22   【

  從2021年開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考試衛(wèi)生法規(guī)部分啟用修訂版大綱,除法規(guī)外其余部分大綱繼續(xù)使用《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2020年版》(以下簡稱2020年版大綱)。

  通知詳情:國家醫(yī)學考試網(wǎng)發(fā)布2021年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及指導用書

  附件:2020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大綱匯總.

  2021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經(jīng)典》具體考試大綱內容如下: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一單元 內經(jīng)

一、素問·上古天真論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歲乃去!

 

 

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1.“治未病”養(yǎng)生防病原則

2.“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及其意義

3.“ 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壞其真矣!

 

 

 

 

 

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1.“治病必求于本”的臨床價值

2.“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3.“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 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氣虛宜掣引之!

 

四、素問·經(jīng)脈別論

1.“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和“生病起于過用”的理論觀點

2.“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揆度以為常也!

 

五、素問·太陰陽明論

1.“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機理及臨床意義

2.“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獨主于時也!

 

六、靈樞·本神

1.由心“任物”到智“處物”的思維過程

2.“生之來謂之精……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七、素問·生氣通天論

“ 陰者, 藏精而起亟也; 陽者, 衛(wèi)外而為固也!

八、素問·舉痛論

“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思則氣結!

 

 

九、素問·至真要大論

1.“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2.“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十、靈樞·百病始生

“ 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 參以虛實,大病乃成。”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一單元 內經(jīng)

十一、素問·熱論

“治之各通其藏脈……可泄而已。”

十二、素問·評熱病論

“勞風法在肺下……傷肺則死也!

 

十三、素問·咳論

1.“五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論及其臨床意義

2.“肺之令人咳,何也?……乘冬則腎先受之!

十四、素問·痹論

“凡痹之客五藏者……澀于小便,上為清涕!

十五、素問·痿論

“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故足痿不用也!

 

十六、素問·異法方宜論

“ 醫(yī)之治病也, 一病而治各不同, 皆愈, 何也?……地勢使然也。”

 

十七、素問·湯液醪醴論

1.“神不使”的含義及其臨床意義

2.“平治于權衡……五陽已布,疏滌五藏!

十八、素問·標本病傳論

“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

 

十九、靈樞·決氣

1.“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2.“精脫者,耳聾……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第二單元 傷寒論

 

 

 

 

 

 

 

 

 

 

 

 

 

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保1

條)

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桂枝湯主之!

(12條)

3.“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4條)

4.“太陽病,頭痛發(fā)熱……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保35條)

5.“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保40條)

6.“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主之。”(71條)

7.“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保96條)

8.“ 傷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煩者, 小建中湯主之!保102條)

9.“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138條)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二單元 傷寒論

 

 

 

 

 

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0.“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生姜瀉心湯主之。”(157條)

11.“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保161條)

12.“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欲飲水數(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保168條)

13.“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177條)

 

 

 

 

 

二、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1.“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180條)

2.“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236條)

3.“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于轉側……白虎湯主之!保219條)

4.“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保208條)

 

三、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保263

條)

 

 

四、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1.“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若下之,必胸下結硬!保273條)

2.“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保277條)

 

 

 

 

 

 

 

 

五、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保281

條)

2.“少陰病,始得之……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301條)

3.“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黃連阿膠湯主之!保303條)

4.“少陰病,二三日不已……或嘔者,真武湯主之!保316條)

5.“少陰病,下利清谷……通脈四逆湯主之!

(317條)

6.“少陰病,四逆……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保318條)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二單元 傷寒論

 

 

 

六、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1.“厥陰之為病,消渴……下之利不止!保326

條)

2.“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351條)

3.“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保371條)

 

 

 

 

 

 

 

 

 

 

 

 

 

 

 

 

 

 

 

 

第三單元 金匱要略

 

 

 

 

一、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1.“ 問曰: 上工治未病…… 是其義也。余臟準此!

2.“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二、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1.“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但當利其小便!

2.“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三、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1.“論曰:百合病者……各隨證治之。”

2.“百合病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百合地黃湯主之!

 

四、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

1.“寸口脈浮而緊……舌即難言,口吐涎!

2.“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五、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1.“血痹陰陽俱微……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2.“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 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六、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1.“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2.“肺脹,咳而上氣……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七、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1.“ 師曰: 夫脈當取太過不及…… 以其陰弦故也。”

2.“胸痹之病……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八、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厚樸七物湯主之!

九、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 腎著之病, 其人身體重…… 甘姜苓術湯主之!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三單元 金匱要略

 

 

十、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1.“問曰:四飲何以為異?……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2.“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十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男子消渴……腎氣丸主之!

 

 

十二、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1.“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久不愈,必致癰膿。”

2.“師曰:諸有水者……當發(fā)汗乃愈。”

3.“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越婢湯主之!

十三、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寸口脈浮而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十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十五、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1.“婦人宿有癥病,經(jīng)斷未及三月……桂枝茯苓丸主之!

2.“婦人懷妊,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十六、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 三者大便難…… 亡津液, 胃燥, 故大便難。”

 

十七、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1.“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2.“ 婦人臟躁, 喜悲傷欲哭…… 甘麥大棗湯主之。”

 

 

 

 

 

 

 

 

 

 

第四單元 溫病學

 

 

 

 

 

 

 

 

 

 

一、溫熱論

1.“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

2.“蓋傷寒之邪留戀在表……勢必孤矣!

3.“不爾,風挾溫熱而燥生……以此為辨!

4.“前言辛涼散風……急急透斑為要!

5.“若斑出熱不解者,胃津亡也……恐其陷入易易耳。”

6.“若其邪始終在氣分流連者……不可不知。”

7.“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轉瘧之機括!

8.“大凡看法,衛(wèi)之后方言氣……反致慌張矣!

9.“且吾吳濕邪害人最廣……然較之雜證,則有不同也。”

10. “ 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 以糞燥為無濕矣!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四單元 溫病學

 

 

 

 

 

 

 

 

二、濕熱病篇

1.“濕熱證,始惡寒……舌白,口渴不引飲!

2.“濕熱證,惡寒無汗……頭不痛者,去羌活!

3.“ 濕熱證, 惡寒發(fā)熱…… 不惡寒者, 去蒼術皮!

4.“ 濕熱證, 寒熱如瘧…… 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5.“濕熱證,數(shù)日后脘中微悶……蘆尖、冬瓜仁等味!

6.“ 濕熱證, 初起發(fā)熱…… 佩蘭葉、六一散等味!

7.“濕熱證,舌根白……綠豆衣、六一散等味!

 

 

 

 

 

 

 

 

 

 

 

 

 

 

 

 

 

三、溫病條辨

1.“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冬溫、有溫瘧!保ㄉ辖1條)

2.“ 太陰風溫、溫熱…… 濕溫、溫瘧, 不在此例!保ㄉ辖4條)

3.“ 太陰溫病, 血從上溢者…… 可用清絡育陰法!保ㄉ辖11條)

4.“太陰溫病,寸脈大。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 清營湯去黃連主之。”

(上焦15條)

5.“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保ㄉ辖17條)

6.“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保ㄉ辖43條)

7.“面目俱赤,語聲重濁……濕溫、溫瘧,不在此例。”(中焦1條)

8.“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再不下者,增液承氣湯主之。”(中焦17條)

9.“陽明溫病,無汗,實證未劇……冬地三黃湯主之!保ㄖ薪29條)

10.“風溫、溫熱、溫疫……加減復脈湯主之!

(下焦1條)

11.“少陰溫病,真陰欲竭,壯火復熾……黃連阿膠湯主之!保ㄏ陆11條)

單元

細目

要點

 

 

第四單元 溫病學

 

 

三、溫病條辨

12.“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之!保ㄏ陆12條)

13. “ 治外感如將…… 治下焦如權( 非重不 沉)!保s說)

  考生熱點咨詢:

  2021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報名時間 國家醫(yī)學考試網(wǎng)執(zhí)業(yè)醫(yī)師報名入口  報名條件 報名方式

  2021年全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時間 2021年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 醫(yī)師資格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醫(yī)師資格考試用書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簡介 考試形式 執(zhí)業(yè)醫(yī)師各科目考試題庫下載

  考生報名有疑問,備考在線刷題,在線測評,模擬考場,考試輔導資料獲取,請咨詢統(tǒng)一服務熱線:4000-525-585 聯(lián)系速道  

糾錯評論責編:wzj123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凯里市| 徐州市| 茂名市| 富阳市| 长宁区| 宜宾市| 甘德县| 乐亭县| 鄂尔多斯市| 苏尼特右旗| 黄山市| 九江市| 平武县| 通河县| 固安县| 广丰县| 咸丰县| 义乌市| 城市| 合肥市| 鄂伦春自治旗| 九龙坡区| 隆尧县| 玉屏| 常德市| 新竹市| 收藏| 青浦区| 同江市| 龙州县| 临汾市| 鄂尔多斯市| 阆中市| 乐都县| 同德县| 白沙| 长乐市| 乐山市| 甘肃省| 安溪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