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生理學(xué):第三單元第三節(jié)
第三節(jié)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功能分類
二、血壓
三、動脈血壓與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
四、靜脈血壓與靜脈血壓的影響因素
五、微循環(huán)
六、組織液的生成與回流
一、血管的功能分類
◇大中動脈(彈性儲器血管)
◇肌性A(分配血管)
→將血液輸送至各器官組織。
◇小A,微A(毛細(xì)血管前阻力血管)
→改變血流阻力;調(diào)節(jié)組織局部的血流量。
◇真毛細(xì)血管(交換血管)
→物質(zhì)交換。
◇微靜脈(毛細(xì)血管后阻力血管)
→調(diào)節(jié)組織液生成與回流。
◇靜脈(容量血管)
→血液儲存庫。
二、血壓
——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cè)壓力。
單位:kPa/mmHg
1mmHg=0.133kPa
1cmH2O=0.098kPa
動脈血壓 靜脈血壓
毛細(xì)血管血壓 中心靜脈壓
三、動脈血壓
1.動脈血壓的形成機制—— 121
1個前提:血液充盈(有效循環(huán)血量);
2個必要條件:心臟射血;
外周阻力;
1個維持因素:大血管的彈性儲器作用。
2.一組基本概念:
收縮壓——心室收縮中期動脈壓升到的最高值。
舒張壓——心室舒張末期動脈壓降到的最低值。
脈壓——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
平均A壓——一個心動周期中動脈血壓的平均值。
平均A壓=舒張壓+脈壓/3。
3.動脈血壓的正常值:
收縮壓: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張壓:60~80mmHg(8~10kPa);
脈壓:30~40mmHg(4.0~5.3kPa);
平均A壓:100mmHg(13.3kPa)。
4.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
、俨隽俊饕绊懯湛s壓;
、谛穆省饕绊懯鎻垑;
、弁庵茏枇(血管口徑)→主要影響舒張壓;
④大中A的彈性貯器作用→收縮壓↑、舒張壓↓、脈壓↑;
⑤循環(huán)血量與血管容量的比例→收縮壓和舒張壓。
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 |||||
影響因素 |
變化 |
收縮壓 |
舒張壓 |
脈壓 |
備注 |
每搏量 |
增加 |
↑↑ |
↑ |
增大 |
收縮壓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量多少 |
減少 |
↓↓ |
↓ |
減小 | ||
外周阻力 |
增大 |
↑ |
↑↑ |
減小 |
舒張壓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
減小 |
↓ |
↓↓ |
增大 | ||
心率 |
加快 |
↑ |
↑↑ |
減小 |
心率的快慢主要影響舒張壓;心率過快或過慢,血壓都將下降 |
減慢 |
↓ |
↓↓ |
增大 | ||
下降 |
↑ |
↓ |
增大 | ||
變大 |
↑ |
↑ |
| ||
減小 |
↓ |
↓ |
|
【例題】
在影響動脈血壓的諸多因素中,搏出量增加而其他因素不變時,脈壓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收縮壓,舒張壓均降低
B.收縮壓,舒張壓均增高
C.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
D.收縮壓降低,舒張壓變化不大
E.收縮壓升高,舒張壓變化不大
『正確答案』E
【例題】
影響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粘滯性
B.紅細(xì)胞數(shù)
C.血管長度
D.小動脈口徑
E.大動脈彈性
『正確答案』D
【例題】
在一般情況下,影響舒張壓最主要的因素是
A.每搏輸出量
B.心率
C.大動脈彈性
D.外周阻力
E.循環(huán)血量
『正確答案』D
【真題】
男,80歲,高血壓病史30年,查體:BP:180/50 mmHg,心率70次/分,患者脈壓異常的最可能原因是
A.循環(huán)血量降低
B.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
C.心率加快
D.外周阻力降低
E.大動脈管壁硬化
『正確答案』E
四、靜脈血壓、靜脈回心血量
1.V血壓
(1)外周V壓:
各器官或肢體V的血壓。
(2)中心V壓:
右心房和胸腔內(nèi)大V的血壓。
4~12cmH2O
2.影響中心靜脈壓的因素:
◎心射血能力
◎靜脈回心血量
當(dāng):心射血能力↓ ——中心V壓↑
靜脈回心血量↑ ——中心V壓↑
3.測定中心V壓的意義:
、 判斷心功能
、 指導(dǎo)輸液
4.影響靜脈回心血量因素
靜脈回心的動力 = 外周靜脈壓 - 中心靜脈壓
影響因素 |
變化 |
靜脈回心血量 |
作用機制 |
1.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 |
↑ |
↑ |
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差增大 |
↓ |
↓ |
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差減小 | |
2.心臟收縮力量 |
↑ |
↑ |
心舒期抽吸力增大 |
↓ |
↓ |
心舒期抽吸力變小 | |
3.體位改變 |
立位變臥位 |
↑ |
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差加大 |
臥位變立位 |
↓ |
身體低垂部分血管擴張 | |
4.骨骼肌的擠壓作用 |
肌肉運動↑ |
↑ |
肌肉收縮期擠壓和舒張期抽吸作用增強。持續(xù)收縮則靜脈回流減少 |
肌肉運動↓ |
↓ | ||
5.呼吸運動 |
胸內(nèi)負(fù)壓↑ |
↑ |
吸氣時,胸內(nèi)負(fù)壓增大,腔靜脈擴張,靜脈回流增加;呼氣時則減少 |
胸內(nèi)負(fù)壓↓ |
↓ |
【肌泵促進(jìn)血液回流】 【呼吸泵】
【例題】中心靜脈壓的高低取決于下列哪項因素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動脈血壓和靜脈血壓之差
C.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回心血量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D.心臟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靜脈壓
『正確答案』C
五、微循環(huán)
微動脈與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huán)稱微循環(huán)。
※微循環(huán)的組成和血流通路有:
1.直捷通路:微動脈→通血毛細(xì)血管→微靜脈,多見于骨骼肌。
作用:使部分血液快速通過微循環(huán)而進(jìn)入靜脈。
2.動—靜脈短路:微動脈→動靜脈吻合支→微靜脈,多見于皮膚和皮下組織。
作用:在體溫調(diào)節(jié)中發(fā)揮作用。
3.迂回通路: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xì)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xì)血管→微靜脈。
作用:物資交換。
【真題】皮膚依靠輻射、傳導(dǎo)和對流方式散熱的主要途徑是
A.小靜脈舒張
B.通血毛細(xì)血管大量開放
C.小動脈舒張和動-靜脈吻合支開放
D.真毛細(xì)血管大量開放
E.后微動脈舒張
『正確答案』C
六、組織液的生成與回流
1.部位:真毛細(xì)血管
2.動力:有效濾過壓(EFP)
=(毛細(xì)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
3.過程:
應(yīng)試指南:(數(shù)值有所不同)
在毛細(xì)血管動脈端,有效濾過壓=(32+8)-(25 + 2)=13mmHg,為正值,表明液體濾出毛細(xì)血管的力量大于液體被重吸收入毛細(xì)血管的力量, 則血漿被濾出而生成組織液;在毛細(xì)血管靜脈端,有效濾過壓=(14 +8)-(25+ 2) = -5mmHg,為負(fù)值,表明液體濾出毛細(xì)血管的力量小于液體被重吸收入毛細(xì)血管的力量,則組織液回流入血?偟恼f來,流經(jīng)毛細(xì)血管的血漿,有0.5%~2%在毛細(xì)血管動脈端以濾過的方式進(jìn)入組織間隙,其中約90%在靜脈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的10%進(jìn)入毛細(xì)淋巴管,成為淋巴液,從而保持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平衡。
4.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有:
(1)EFP:
如:充血、淤血 → 毛細(xì)血管血壓↑ →水腫
如:肝、腎疾病 → 低蛋白血癥 → 血漿膠體滲透壓↓ →水腫
(2)Cap通透性
如:燒傷、過敏 → 毛細(xì)血管通透性↑→水腫
(3)淋巴回流
如:癌、手術(shù)清掃淋巴結(jié)→組織液滯留↑ →水腫
【例題】肝功能障礙導(dǎo)致水腫及胸腹水的原因是
A.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加
B.毛細(xì)血管血壓增加
C.淋巴回流受阻
D.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E.濾過膜面積增加
『正確答案』D
【真題】女,50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0年,近1個月來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查體:頸靜脈怒張。P2亢進(jìn),劍突下可聞及3/6級收縮期雜音。肝肋下3cm,壓痛(+),血白蛋白40g/L,尿蛋白陰性;颊咚[最主要的原因是
A.毛細(xì)血管內(nèi)靜水壓增高
B.淋巴回流受阻
C.組織液膠體滲透壓減低
D.中心靜脈壓降低
E.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