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唾液腺
一、A1
1、全部由漿液性腺泡組成,故屬純漿液腺的是
A、腮腺
B、下頜下腺
C、舌下腺
D、唇腺
E、腭腺
2、正常腮腺組織內(nèi)淋巴結(jié)的髓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導管以及腺泡樣結(jié)構(gòu)占
A、1%~5%
B、5%~10%
C、5%~15%
D、10%~15%
E、15%~20%
3、以下關于新生兒腮腺的特點正確的是
A、屬純黏液腺
B、有少數(shù)混合腺泡
C、混合性腺,以漿液腺腺泡為主
D、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為主
E、腮腺中可見少量黏液細胞
4、唾液腺中最大的腺體是
A、腮腺
B、下頜下腺
C、舌腺
D、腭腺
E、唇腺
5、分為深淺兩葉,其中有面神經(jīng)穿過的腺體為
A、頰腺
B、舌腺
C、腭腺
D、腮腺
E、唇腺
6、可見典型的皮脂腺結(jié)構(gòu)或含有脂肪的導管上皮細胞團的為下列哪種腺體
A、唇腺
B、舌腭腺
C、腮腺
D、下頜下腺
E、舌下腺
7、晶樣體多出現(xiàn)在以下哪種腺體導管中
A、腮腺
B、唇腺
C、舌下腺
D、舌腺
E、下頜下腺
8、正常腮腺組織中的大導管上皮細胞間可見因腺體慢性炎癥而增多的哪種細胞
A、典型的皮脂腺細胞
B、含脂肪的導管上皮細胞
C、晶樣體
D、含黏液的杯狀細胞
E、脂肪細胞
9、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來源
A、頰腺
B、舌腺
C、腮腺
D、唇腺
E、磨牙后腺
10、舍格倫綜合征進行病理檢查最常見的取材部位是
A、頰腺
B、舌腺
C、腮腺
D、唇腺
E、磨牙后腺
11、以下屬于以黏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性小涎腺的是
A、腮腺
B、下頜下腺
C、舌下腺
D、唇腺
E、腭腺
12、胞質(zhì)內(nèi)含有酶原顆粒的細胞是
A、漿液細胞
B、黏液細胞
C、閏管細胞
D、分泌管細胞
E、肌上皮細胞
13、能形成半月板的結(jié)構(gòu)是
A、漿液腺泡
B、黏液腺泡
C、混合性腺泡
D、閏管
E、分泌管
14、電鏡下細胞內(nèi)充滿透明的分泌顆粒的細胞是
A、漿液細胞
B、黏液細胞
C、閏管細胞
D、分泌管細胞
E、肌上皮細胞
15、以下關于漿液性腺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呈球形,由黏液細胞組成
B、胞核為圓形,位于基底部1/3處
C、細胞呈錐體形,基底部較寬
D、可分泌酶原顆粒
E、漿液細胞主要表達α-淀粉酶
16、關于腺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腺泡連接于導管末端的盲囊
B、由單層腺上皮細胞組成
C、外側(cè)為薄的基底膜包繞
D、可分為漿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種
E、以上都正確
17、以下關于黏液性腺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呈管狀,由黏液細胞組成
B、光鏡下黏液細胞呈錐體形
C、胞質(zhì)內(nèi)含豐富的黏原顆粒
D、染色過程中見透明呈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E、能形成半月板的結(jié)構(gòu)
18、能主動吸收鈉、排出鉀的是
A、閏管
B、分泌管
C、小葉間導管
D、排泄管
E、以上都不是
19、屬于分泌管作用的是
A、能發(fā)揮干細胞作用
B、鈉泵作用
C、分化為肌上皮細胞
D、分化為分泌管細胞
E、分化為分泌細胞
20、不屬于分泌管作用的是
A、主動吸收Na+、排出K+
B、改變原始唾液量使分泌物低滲
C、鈉泵作用
D、排出HCO3-
E、能發(fā)揮干細胞作用
21、下列關于分泌管的論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閏管相延續(xù)
B、又可稱為紋管
C、胞質(zhì)豐富,呈強嗜堿性
D、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E、管徑較粗,管壁由單層柱狀上皮所組成
22、下列關于分泌管的論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A、胞質(zhì)豐富,呈強嗜酸性
B、起于小葉內(nèi)與排泄管相延續(xù)
C、有儲備細胞結(jié)構(gòu)
D、發(fā)揮干細胞作用
E、管壁細胞由復層或假復層柱狀上皮組成
23、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縱紋,可稱為
A、閏管
B、發(fā)育管
C、分泌管
D、盲管
E、以上都不正確
二、B
1、A.唇腺
B.舌下腺
C.腭腺
D.下頜下腺
E.腮腺
<1> 、屬于唾液中分泌型IgA的主要來源
A B C D E
<2> 、屬于純黏液腺的小涎腺的是
A B C D E
<3> 、能夠在腺體中看見大量脂肪,屬于哪種腺體的特征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