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量一個牙是否為良好基牙的最重要的指標是(C)。
A.牙槽骨的量
B.牙槽骨的密度
C.牙周膜面積
D.牙根長度
E.牙根數(shù)目
2.磨牙支托的寬度為(B)。
A.其頰舌徑1/2
B.其頰舌徑1/3
C.其頰舌徑1/4
D.其近遠中徑的1/5
E.其近遠中徑的1/6
3.具有二型觀測線的基牙(C)。
A.近缺隙側倒凹區(qū)小,遠離缺隙側倒凹區(qū)大
B.近缺隙側倒凹區(qū)小,遠離缺隙側倒凹區(qū)也小
C.近缺隙側倒凹區(qū)大,遠離缺隙側倒凹區(qū)小
D.近缺隙側倒凹區(qū)大,遠離缺隙側倒凹區(qū)也大
E.近缺隙側與遠離缺隙側均無倒凹區(qū)
4.患者男,36歲,三個月前因外傷一上前牙脫落?谇粰z查:左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牙冠1/2缺損,已露髓,探稍敏感,叩診陰性,無松動。左上前牙牙齦輕度紅腫,易出血,可見菌斑及牙石。余牙未見異常。下列關于左上2金瓷冠牙體預備的要求正確的是(A)。
A.切端磨除2mm
B.唇側磨除1mm
C.唇側齦邊緣放齦上
D.唇側齦邊緣位于齦溝底
E.牙體預備分次磨除
5.決定基牙觀測線位置的是(E)。
A.牙長軸
B.外形高點線
C.導線
D.支點線
E.就位道
6.間接固位體所不具備的作用是(C)。
A.防止義齒翹動
B.防止義齒側向移動
C.防止義齒彈跳
D.分散力
E.減少基牙所受扭力
7.大連接體不具備的作用是(D)。
A.連接局部義齒各部分
B.支持和穩(wěn)定作用
C.傳導和分散力
D.固位作用
E.增加義齒強度
試題來源:【口腔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8.圈形卡環(huán)適用于(D)。
A.前后均有缺隙的孤立后牙
B.下頜尖牙
C.游離缺失的末端基牙
D.孤立并向近中頰(舌)側傾斜的最后磨牙
E.過長牙
9.有中間基牙的多單位固定橋,近中末端無基牙,其稱為(D)。
A.雙端固定橋
B.種植體固定橋
C.半固定橋
D.復合固定橋
E.粘結固定橋
10.基牙的觀測線是(D)。
A.牙冠解剖外形最突點的連線,不隨觀測方向改變而改變
B.牙冠解剖外形最突點的連線,隨觀測方向改變而改變
C.牙冠軸面最突點的連線,不隨觀測方向改變而改變
D.牙冠軸面最突點的連線,隨觀測方向改變而改變
E.組織表面最突點面出的連線,不隨觀測方向改變而改變
11.應用舌桿時下頜前牙舌側齦緣到舌系帶附著的距離(口底深度)不應小于(C)。
A.3mm
B.5mm
C.8mm
D.10mm
E.15mm
12.以下關于雙端固定橋固位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D)。
A.要有共同就位道
B.兩端的固體位固位力要求基本相等
C.固位體固位力應與 力大小相適應
D.共同就位道應與牙長軸平行
E.固位體固位力應與橋體跨度相適應
13.選擇可摘局部義齒基牙的原則中錯誤的是(E)。
A.選擇健康的牙
B.雖有牙體疾病,但已經(jīng)治療
C.雖有牙周疾病,但已經(jīng)得到控制
D.越近缺隙的牙,效果越好
E.選用多個基牙時,彼此越平行越好
14.前后有缺隙的孤立后牙適用(D)。
A.桿形卡環(huán)
B.回力卡環(huán)
C.聯(lián)合卡環(huán)
D.對半卡環(huán)
E.圈形卡環(huán)
15.回力卡環(huán)可減小基牙直接承受的 力(B)。
A.過中支托與基托直接相連
B.遠中支托不與基托直接相連
C.近中支托與基托直接相連
D.近中支托不與基托直接相連
E.無支托與基托相連
16.所謂均凹法就是使可摘局部義齒的共同就位道平等于缺隙兩端基牙的(B)。
A.牙長軸
B.牙長軸交角的分角線
C.觀測線
D.外形高點線
E.支點線
17.患者男,36歲,三個月前因外傷一上前牙脫落?谇粰z查:左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牙冠1/2缺損,已露髓,探稍敏感,叩診陰性,無松動。左上前牙牙齦輕度紅腫,易出血,可見菌斑及牙石。余牙未見異常。下列對樁核牙體預備的描述正確的是(A)。
A.按金瓷冠預備體的要求進行右上1的殘冠磨除
B.齊齦磨除右上1的殘冠
C.牙體預備不應磨除薄壁
D.為增強固位可在根管內壁預備倒凹
E.以上都不對
18.患者男,36歲,三個月前因外傷一上前牙脫落?谇粰z查:左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缺失,間隙正常,牙槽嵴無明顯吸收。右上1牙冠1/2缺損,已露髓,探稍敏感,叩診陰性,無松動。左上前牙牙齦輕度紅腫,易出血,可見菌斑及牙石。余牙未見異常。下列哪項不是修復前進行的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工作(C)。
A.前牙區(qū)牙片
B.右上1根管治療
C.右上2根管治療
D.牙周潔治
E.取研究模型
19.后腭桿的寬度約為(C)。
A.2mm
B.3mm
C.5mm
D.7mm
E.10mm
20.減小游離端義齒人工牙頰舌徑的目的是(A)。
A.減輕牙槽嵴的負擔
B.提高咀嚼效率
C.增大義齒強度
D.防止基托翹動
1.彎制鋼絲卡臂進入基牙倒凹的深度為(C)。
A.<0.25mm
B.0.25~0.5mm
C.0.5~0.75mm
D.0.75~1.0mm
E.>1.0mm
2.缺牙間隙齦距離短,對為天然牙時,人工牙最好選(D)。
A.無尖牙
B.瓷牙
C.烤瓷牙
D.金屬面牙
E.塑料牙
3.患者右下6缺失三個月,要求固定修復。為抵抗橋體受力產生的屈矩作用所導致的脫位,固位體增加的輔助固位溝應位于(A)。
A.基牙郟舌側
B.基牙近遠中側
C.基牙鄰頰軸線角
D.基牙鄰舌軸線角
E.以上都不是
4.在相同條件下,如果固定橋橋體的厚度減半,則其撓曲變形量變?yōu)?D)。
A.增加至原來的2倍
B.增加至原來的4倍
C.增加至原來的6倍
D.增加至原來的8倍
E.增加至原來的9倍
5.患者右下6缺失三個月,要求固定修復。如果可以固定橋修復,以下基牙數(shù)目確定的影響因素中不正確的是(E)。
A.患者咀嚼習慣
B.鄰牙牙槽骨情況
C.鄰牙牙周膜情況
D.咬合情況
E.以上都不是
6.義齒制作過程中,填膠后熱處理升溫過快會導致(E)。
A.基托變形
B.人工牙變形
C.模型變形
D.基托塑料聚合不充分
E.基托內形成氣泡
7.固定橋最重要的支持基礎是(A)。
A.牙周膜
B.牙槽骨
C.牙齦
D.結合上皮
E.粘膜
8.以下表述中,錯誤的是(B)。
A.聯(lián)合卡環(huán)有防止食物嵌塞作用
B.延伸卡環(huán)的卡臂在臨近缺隙的基牙上位于倒凹區(qū),起固位作用
C.RPI卡環(huán)可減小基牙的扭力
D.孤立磨牙上的圈形卡環(huán)的卡臂尖向近中
E.對半卡環(huán)有兩面三刀個合支托
9.肯氏第三類缺失者,為了加大缺隙過中基牙的遠中倒凹,以便設計Ⅰ型卡環(huán),需將模型(E)。
A.平放
B.向左傾斜
C.向右傾斜
D.向前傾斜
E.向后傾斜
10.支架式義齒的網(wǎng)狀連接體與缺牙區(qū)牙槽嵴的關系是(D)。
A.牙槽嵴刮除1.0mm
B.牙槽嵴刮除0.5mm
C.輕輕接觸
D.離開0.5~1.0mm
E.離開1.5~2.0mm
11.卡體進入基牙倒凹區(qū)(C)。
A.義齒彈跳
B.基牙敏感,咬合不適
C.義齒摘戴困難
D.支托折斷,義齒下沉
E.發(fā)音不清
12.局部義齒固位體的數(shù)量一般為(A)。
A.2~4個
B.5~6個
C.7~8個
D.盡可能少
E.盡可能多
13.衛(wèi)生橋橋體齦面與牙槽嵴粘膜之間的間隙至少為(E)。
A.1mm
B.1.5mm
C.2mm
D.2.5mm
E.3mm
14.可防止義齒齦向和側向移位的部分是(C)。
A.支托
B.卡臂尖
C.人工牙
D.卡環(huán)體
E.舌桿
15.右上側切牙缺失,間隙小,尖牙根長大,但牙冠切1/3量缺損,下頜對牙為局部義齒,最好的修復設計是(B)。
A.雙端固定橋
B.單端固定橋
C.局部義齒
D.種植義齒
E.覆蓋義齒
16.前磨牙支托的寬度為(A)。
A.其頰舌徑1/2
B.其頰舌徑1/3
C.其頰舌徑1/4
D.其近遠中徑的1/5
E.其近遠中徑的1/6
17.粘接固定橋的固位主要依靠(B)。
A.摩擦力
B.酸蝕,粘結技術
C.卡環(huán)
D.吸附力
E.粘結和卡環(huán)
18.不能設計單端固定橋的是(D)。
A.上頜側切牙缺失
B.上頜尖牙缺失
C.第二、三磨牙缺失
D.第一、二磨牙缺失
E.間隔缺失
19.以下關于局部義齒基托的(E)。
A.磨牙后墊處應做緩沖
B.粘膜支持式義齒的基托可適當縮小
C.塑料基托的溫度傳導作用好于金屬基托
D.前牙缺失的義齒均須有唇側基托
E.基托與天然牙軸面非倒凹區(qū)接觸,可起卡環(huán)對抗臂作用
20.構成RPI卡環(huán)的三個部分是(C)。
A.遠中支托,導平面,Ⅰ桿
B.遠中支托,鄰面板,Ⅰ桿
C.近中支托,鄰面板,Ⅰ桿
D.近中支托,導平面,Ⅰ桿
E.近中支托,導平面,圓形卡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