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精華考點:方劑趣記(3)
方名或方類 |
方劑趣記 |
功 用 |
主 治 |
證治要點 |
導赤散 |
竹竿捅地。 |
清心利水養(yǎng)陰 |
心經(jīng)火熱證 |
心胸煩熱口渴口舌生瘡或小便赤澀舌紅脈數(shù) |
龍膽瀉肝湯 |
龍車通黃山,當?shù)匦恫癫荨?/P> |
清肝膽實火瀉下焦?jié)駸?/P> |
肝膽實火上炎濕熱下注 |
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 |
左金丸 |
鰱魚。 |
清臟腑熱 |
肝火犯胃證 |
胸脅脹痛,嘔吐口苦。 |
葦莖湯 |
掛衣為逃。 |
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
肺癰 |
胸痛,咳嗽腥臭痰或膿血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 |
瀉白散 |
操白骨精。 |
清瀉肺熱,平喘止咳 |
肺熱喘咳證 |
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
清胃散 |
生母跪地簾。 |
清胃涼血 |
胃火牙痛 |
牙痛牽引頭痛,口氣惡臭,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
玉女煎 |
麥地十只牛。 |
清胃熱, 滋腎陰 |
胃熱陰虛證 |
牙痛齒松,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 |
葛根芩連湯 |
|
解表清里 |
脅熱下利 |
胸脘煩熱,脈數(shù)或促 |
芍藥湯 |
郎當大官,要操秦香蓮。 |
清熱燥濕,調(diào)氣和血 |
濕熱痢疾 |
下痢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舌苔黃膩 |
白頭翁湯 |
翁練百琴。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
熱毒痢疾 |
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脈弦數(shù) |
青蒿鱉甲湯 |
請遞家母知。 |
養(yǎng)陰透熱 |
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 |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脈細數(shù) |
清骨散 |
家母叫好連雇柴草。 |
清虛熱, 退骨蒸 |
肝腎陰虛,虛火內(nèi)擾證 |
骨蒸潮熱,唇紅顴赤 |
當歸六黃湯 |
弟弟騎龜練百琴。 |
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
陰虛火旺之盜汗 |
發(fā)熱盜汗,面赤,心煩 |
清絡飲 |
|
清透暑熱 |
暑熱傷肺證 |
身熱口渴不甚,頭目不清 |
香薷散 |
|
祛濕解表,化濕和中 |
陰暑 |
惡寒發(fā)熱,無汗,腹痛吐瀉,舌苔白膩,脈浮 |
新加香薷飲 |
|
祛暑解表,清熱化濕 |
暑濕夾溫,復感于寒證 |
發(fā)熱重,惡寒輕,舌苔白膩,脈浮而數(shù) |
六一散 |
|
清暑利濕 |
暑濕證 |
小便不利 |
桂苓甘露飲 |
|
伏暑 |
飲水過多,肚腹膨脹,霍亂吐瀉 |
小便不利,煩渴引飲 |
清暑益氣湯 |
|
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
暑熱氣津兩傷證 |
汗多,體倦少氣,脈虛數(shù) |
理中丸 |
匠人趕豬。 |
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
脾胃虛寒證 |
腹痛喜溫喜按,或見出血,血色暗淡 |
小建中湯 |
姨將早制藥。 |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
虛勞里急證 |
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舌淡,脈細弦 |
大建中湯 |
姨將任教。 |
溫中補虛,降逆止痛 |
中陽衰弱,陰寒內(nèi)盛證 |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上下痛而不可近,舌苔白滑,脈沉弦緊 |
吳茱萸湯 |
造人魚醬。 |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
虛寒嘔吐 |
嘔吐,畏寒,舌淡苔白滑,脈弦細而遲 |